某井下單位為了保證“安全”,讓幾個“疑似不放心人”長期在地面干雜活、冒名參加各種名目繁多的培訓或者干脆讓他們閑著。據筆者所知,這種做法不僅在“某井下單位”存在,個別地面生產單位也這樣。想來可笑,不說參加正常勞動是每名職工的權利,就是個人安全上存在隱患也不僅僅是職工個人的問題,也有你單位教育培訓的責任啊!再說了,你不讓職工下井,他個人的收入勢必降低,勢必會形成新的隱患,對單位穩定也是有害無利的,我們總不能因為單位有“疑似不放心人”而全都“歇業”吧。
其實,類似害怕“出問題”而抓“安全”的情形在不同單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某單位為了確保安全生產多少多少天,而在最后一天全部停止施工;某單位為避免“泄密”,有關人員在辦公電腦里存任何文檔,即使是關于日常工作內容也全部加密,別人急需時怎么也打不開;某單位迎接上級衛生檢查,為了給上級部門留下好的“印象”,把辦公樓的廁所全部鎖上,職工內急了得跑幾里路……
由此筆者想到了一個成語:因噎廢食,比喻出了點小毛病或怕出問題就把應該干的事情停下來不干。以上所舉現象與此何其相似。試想:如果怕不安全就取消“疑似不放心人”的勞動權利,怕“泄密”就把有用的工作文檔加密,怕“檢查”就鎖辦公樓的廁所,那么,由此類推,怕出交通事故就“有理由”禁止車輛運行,怕觸電身亡就停止供電了,怕煤氣爆炸就改燒柴禾,人們的生活、生產還怎能繼續下去?
吃飯,很少有人沒有被噎過。可是,沒有聽說有人會因為噎過而從此不再吃飯。畢竟,不吃飯、人是無法生存的。對待“疑似不放心人”的正確的辦法是,生產要進行、工作要開展,安全教育培訓要不折不扣抓落實,要因時、因地、聯系實際、形成制度、持之以恒地做大量工作,才能收到成效,切不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更不能“因噎而廢食”。
上一篇:安全管理應戴牢四頂“安全帽”
下一篇:安全問題要謀遠慮解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