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只野豬對著樹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貍看見了,問它為什么不躺下來休息享樂,而且現在沒有看到獵人。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時再來磨牙就來不及啦!
由此可見,野豬抗拒被捕獵的利器,不是它那鋒利的獠牙而是它那超前的“危機意識”。每一位站在企業頂峰的人,都會保持著一種高度的危機意識。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講的微軟離破產只有180天,海爾總裁張瑞敏講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華為總裁任正非說的“華為總會有冬天,準備好棉衣,比不準備好”等,都是成功企業家危機意識的顯見。
安全生產要有危機意識,只有人人有危,才能人人有為。聯想到鐵路企業的安全運輸生產,我們每一名干部職工也理應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這既是鐵路和諧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每名干部職工自身發展的需要。
如何讓危機意識真正落實到日常的安全運輸工作中?依筆者之見,一是要強化安全管理,杜絕安全生產平穩期的放松狀態和懈怠心理,時刻繃緊安全弦,提高安全管理的落實力和執行力;二是要通過技術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干部職工非正常情況下應急處理能力,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三是要積極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有效治理安全隱患,杜絕事故發生,以達到確保安全運輸生產長治久安的目的。
上一篇:短板效應與安全生產
下一篇:安全預想需要“烏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