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能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我二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名氣因此也就比我二位兄長更大。”
筆者認為,這個小故事折射出我們安全管理中的一個大道理:事后處理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預防。我們都知道,鐵路安全無小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噴嚏”,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如果等運輸安全“發病”后再來醫治,那更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無法彌補的損失。
鐵路運輸安全的問題就如同扁鵲長兄治病一樣,生病之前會有征兆,事故發生前同樣也會有征兆。事故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若每一位干部職工都能時刻提高警惕,真正理解“預防為主”的深刻意義,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那么,運輸工作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事故。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我們不難發現,只要我們能發現征兆,及時鏟除苗頭,許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為安全運輸管理者,就要像扁鵲的長兄治病一樣,善于發現影響運輸安全的一切“蛛絲馬跡”,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研究,預先制訂防范的對策和措施,將各類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這樣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等“病入膏肓”時再來醫治,事故發生也就在所難免,這時,縱使有再高明的“醫術”也無力回天了。
因此,對于安全運輸工作,我們要做名聞天下的扁鵲,更要做默默無聞的扁鵲長兄!
上一篇:唱好安全每個音符
下一篇:安全生產拒絕“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