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父親和我,我們一家三代,都是電力人。
這是一家三代的接力,這是一家三代的故事。
1968年8月,爺爺為響應國家號召,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奉新縣城北部的高山峻嶺修建水電站。他背上行李,奔向大山。他們用最原始簡單的鋤頭、籮筐等工具,不分白天黑夜奮戰在工地上,皮膚黝黑了,肩膀紅腫了,手掌起血泡了,他們全然不顧。山高坡陡路滑,他們用草繩綁上鞋子繼續前行,渴了喝山泉,餓了吃饅頭……。他們的鋤頭籮筐上浸透了汗水、血水,凝聚著人定勝天的精神。
1970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真實報道了爺爺他們艱苦奮斗的故事,記錄了他們肩挑、手扛、大干特干的場景,頭版刊登了《立下愚公志,深山起宏圖》的文章并將其拍成了電影紀錄片。一步步臺階,一條條渠道,一個個梯級電站,永遠真實地記載著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
天道酬勤。1972年水電站基本建成發電,為了彰揚建設者的愚公移山、改天換地的精神,正式冠名為“老愚公水電站”。當時整個梯級四個電站裝機11臺,總容量8320KW。從一盞盞的煤油燈到星星燈光再到萬家燈火,長輩們以頑強的毅力徹底征服了大山,他們用無悔的青春見證了忠誠。
爺爺一次次津津樂道當年他的壯舉,一遍遍生動講述難忘的故事,一步步帶著我們跟行奮斗的足跡。
1984年7月,父親從江西省電力工業學校畢業,實現了爺爺的理想,在老愚公水電站當了一名技術員,從此開始了他無法割舍的電力事業。
迎來朝陽,送走晚霞,多少個日夜,多少個寒暑。辛勤的汗水,甜蜜的愛情,在這里付出,在這里收獲;寶貴的青春歲月,伴隨著發電機的轉動而流逝。光陰荏苒,不知不覺中,父親在崗位上度過了二十五個春秋,為電力事業兢兢業業、默默奉獻了二十五個歲月。如今的老愚公水電站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6次增容技術改造,原來老化陳舊的設備全部換成了新型高效的設備,原來的裝機容量8320KW增加到10200KW,發電量由原先的2700萬度增加到現在4000萬度。
當夜幕降臨,那燦若星辰的燈火,那流光溢彩的霓虹,那明亮如晝的城市正是電力事業飛速發展的見證,每一盞燈光中都映照出我們電力人的辛勤的汗珠和幸福的淚水。
2008年11月,我也成為了一名電力工作者。上班去的頭天晚上,父親送給我一就話,并用一慣嚴厲簡潔的口吻對我說:“你給我記著,我們都是老愚公走出來的,可別忘了老愚公精神”。正是擔負著這種責任,我在工作中更要繼承“愚公”精神,學習愚公“挖山不止”的實干精神,像“愚公”那樣艱苦奮斗,敢為人先,做好自己的工作。
彈指一揮間,40年已過去,我們三代人目睹了電力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經歷了日漸堅強的電網給社會帶來的進步,給老百姓帶來的幸福,更見證了祖國的飛速發展和繁榮昌盛。
爺爺、父親,電力行業的前輩們,請您們放心吧!您們開拓的道路,我們一定會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您們艱苦創業的愚公精神,我們一定會更加的發揚光大。
上一篇:安全從腳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