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幾位職工說,他們段的領導在現場辦公時,發現某車間的一名包保干部下現場時不參加車間的早復檢和交班會,立即對其作出處理。筆者不禁為這個段領導硬起手腕狠剎干部作風不實而叫好。
干部包保車間和班組是服務基層、展示作為的一種有效形式,目的是為了確保安全生產。因此,干部在包保過程中要深入掌握包保車間、班組的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指導基層的工作。如果像上述那名干部那樣,既不參加早復檢,也不參加交班會,包保車間班組成了走形式,就失去了安全包保的意義。
鐵路運輸生產力布局調整后,基層站段管理權責相應增加,任務相對加重,安全面臨更大壓力,更要求包保干部充分發揮作用。然而,仍有個別干部下現場只是搞形式、走過場,對安全問題了解不深、不實、不細,發現問題不解決,遇到問題繞著走,對職工的一些違章違紀現象,有的視而不見,有的礙于情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說到底是對安全工作不負責任。
為杜絕干部包保流于形式的現象發生,筆者認為要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明確包保干部的責權利,讓每名包保干部增強責任意識;二是完善考核體系,將包保干部每月下現場檢查次數、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件數作為考核依據,堅持月講評、季評比、年排位,兌現獎懲;三是完善監督體制,讓每名包保干部都置于職工群眾的監督之下,促使他們真正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