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想什么?”昔日的戰友如是問,熟悉的朋友如是說。這是我2006年從消防部隊轉業到常州市安監局,尤其是近兩年聽到最多的話。不論講話出于何種用意,一時間,確實是我感覺最溫馨、最親切、最富有關懷的話。
在部隊,我是一名指揮員,動嘴的多,動手的少;轉業后,身份和角色的轉變,務實的時間多了,務虛的時間少了。加之,2008年我國的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北京的奧運會、殘奧會到2009年為應對世界經融危機,關系民生的重大項目開工,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監管工作任務繁重,那一個人都必然要經受種種考驗。因而,我拒絕了N次老戰友、老朋友、老領導和老上級的誠邀,對一個走上“50”的人來說,他們當然要問:“你還想什么?”
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問過自己,“你還想什么?”是轉業后的“失意”?不是。我有自己的“預應力”。從組織上決定讓我轉業的那一刻起,就充分考慮到各種復雜因素,如脫去警服大家如何看你、如何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等諸多方面,早已成竹在胸。預先設想到可能要承受的種種壓力,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就會變壓力為動力,就能夠排斥消沉畏難情緒。我承認,當初轉業到地方尤其到安全監管監察崗位,面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安全監管基礎薄弱的現狀,思想上有壓力,因為我也是一個好強的人、一個不服輸的人。更何況我在部隊收獲的是那樣的滿盆滿缽。其實,壓力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一直記得初中老師說的話:自來水之所以能夠上高樓,靠的就是壓力。壓力是生活的刺激,壓力令人振作。
“你還想什么?”真的,坦誠地說,我想的是如何在安全監管崗位盡職盡責。也許有人會說:這思想有點“高、大、全”,其實,這都是30年部隊培養教育的結果。常掂肩上的責任,就能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就能在本職崗位上尋找到實踐黨的宗旨的最佳結合點。我知道盡職盡責,不僅要有盡職盡責的態度,而且要有精益求精的業務技能。因此,自己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努力以一流的工作成績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形象,體現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體現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為此,有人說“太累了!”的確,我也感覺到累,無論是在肢體上還是在精神上。但是,生活和工作不能沒有累,關鍵是為什么累。是被人世間復雜的關系所困,是為追趕時是為追求金錢、名利所累?是在學習上刻苦鉆研,是在業務上專業志,是在事業上孜孜以求?顯然,我們需要的是后一種累。我常常提醒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還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心胸應當開闊,不要狹窄。尤其不要在計較個人名權利上傷腦筋,該有的名權利要實受,不該有的不要心動手癢,更不要想歪點子走邪路。
其實,人吃五谷雜糧總有累的時候。人活得最累的那一段,往往是活得最美好的時候,留下的也是最輝煌、最有意義的一筆。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生活中既有得意的鮮花怒放,也會有失意的苦酒品嘗。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每前進一步都是艱難的,都必須有所付出,然而,人生的意義也正是從不斷地克服困難的斗爭中體現的。一個人如果躲過了壓力,也同樣躲去了動力;生活,給人施加壓力的同時,也為人準備了一份智力。環顧左右,哪一個人活得輕松,哪一個人也不會活得輕松。如同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發展變化一樣,人的得意和失意是在所難免的。只有“小車不倒只管推”,主觀上竭盡全力地努力奮斗,且在奮斗中付出的愈大,生活給你的果實就會越甘甜。
安全、責任都是一種追求,吃苦受累是一種考驗,酸甜苦辣味道美,七彩人生顯倩麗。我想,有志不在年高,必須胸懷大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能挑一百斤,不挑九百九”的拚搏精神,做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人,居安思危,實干興安,努力為安全生產長效管理、為安全監管監察出謀劃策,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