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但也有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這與心理學“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的論點是相一致的。同是三個量的組合,為何前者帶來的是正效應后者組合卻是負效應?這說明正負效應的轉化之間,還存在著其它因素,這就是對工作的認同感和工作中的“協作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團隊精神”。
同樣是三個技能相同的人組成的小團隊,首先遇到的問題便是工作中到底如何配合,個人的要求如何遵從于集體的意見。這些問題處理的不好,直接影響工作的整體效能。處理的好則可發揮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能量,出現一個集智慧于大成的諸葛亮;處理的不好則內耗嚴重,互相之間推諉扯皮,甚至出現“沒水喝”的局面。因此,要發揮整體協作效能,一個穩固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團隊精神”。基礎牢固了,它的整體效應才能發揮出來。有團隊精神的團隊,成員的個人智商可能是100,而加在一起的團隊智商可能會達到150甚至更高;反過來缺乏團隊精神的團隊,即使各人智商達到120,但團隊組合到一起的智商反而只有60到70。出現這種情形的關鍵要素就是團隊中的文化成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團隊精神。因此,為了實現團隊的利益和目標,不斷增強團隊成員意識、培育團隊成員的協作精神,對于團隊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現代企業更加強調發揮團隊精神,建立群體意識,提升工作效率。假如還有人對團隊凝聚力的高低與團隊目標的實現之間的關系不甚明了,那只“空空的水桶”和那個 “集智慧于大成的諸葛亮”也許會給你更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