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月時,單位搞了一次安全生產月征文活動,規定體裁不限,可以是散文、詩歌、隨筆,可以是論文、感悟、體會,一時稿件如雪片般飛來。
細細研讀這些稿件,有的是總結近年來發生在本單位的事故分析,有的是一些親身經歷感受,有的是自己多年管理經驗,有的是對于新形勢下做好安全工作的建議與意見,有的是對安全工作憧憬與暢想。其中不乏有精華之作、感人之篇。
掩卷沉思,到底是什么是安全,我始終不得其解,有人說安全是一種幸福,又有人說安全是一種責任,還有人說安全是一種使命,可是所謂的幸福、責任與使命又是什么呢?我還是不得其解。
試問一個曾經親身經歷了地震的教育界的朋友,他說“國家、集體、個人的生命財產不受到威脅和損害就是安全”,我繼續追問,他有點招架不住便說“安全是一種很現實的東西,如果你非要什么解釋,我指點你:1、查字典;2、看心理學書,特別是馬斯洛的;3、看國家安全部和國家安監局的文件。”我趕緊的繳械投降,不是因為贊同,而是因為自己不想要那些固有了的解釋、條條框框的規定。
也曾想從網上查查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一種答案是:安全是對生命的敬畏;另一種答案是:安全是一種矜持與隱忍。雖有所感悟,但從根本上來講,依舊不是最最完美的解釋。
安全應該是一種綜合素質,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解釋,如果真的需要概括的話,我想就兩個字:熱愛。如果仍要細分的話,這幾個詞應該最合適不過的:樂觀、自信,陽光、誠實,正直、進取,當然還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前不久在一本雜志上看過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對父子,在旅游的途中迷失了方向,饑渴難耐之際,得到了一位老婦的一餐之恩,并給他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辭別老婦行之不遠,突遇暴風雨,山洪猛漲,他們迅速逃往高處一則小廟中,待雨勢漸緩,父親便招呼廟中其他躲雨之人下山去救人,然除了兒子之外沒一人響應,父子倆下山后成功救出并轉移了山下包括老婦在內的居民,等他們回頭看那高處小廟之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狼藉,滾滾而下的泥石流將小廟及廟中之人沖噬的蕩然無存。無私的愛給予了他們所需要的安全。
美國盲人女作家海倫、我國身殘志堅女孩的海迪以及就在我們身邊歸顧了全癱丈夫30年、拉扯一雙女兒健康成長的退休女工車玉花,巨大的災難面前,為了摯愛自己的父母,為了自己所摯愛的兒女,她們雖然也有過彷徨,也有過無助,也有過黯然神傷,也有過痛苦流涕,就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少有的雨雪天氣一樣,過后便是更長久的陽光明媚的日子,她們始終以樂觀的精神、自信的品格、陽光般的微笑面對生命、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挑戰,讓自己成為生命中不可戰勝的強者,使親人們那顆不安的心安頓了下來,成為親人們的自豪與驕傲,更成為親人們的心之歸屬,大家和諧相處,這想這應是最大的安全感吧!
在剛剛過去的“5•12”汶川大震中,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的老師,有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的母親,有把生的希望留給同學的的學生,甚至于有把生的希望留給小伙伴的幼兒園孩子。還記得那個面對救援人員非常鎮靜的說“叔叔,我沒事,我還能堅持,你先救他們吧!”的那個男孩嗎?還記得那個在廢墟下以讀書戰勝恐懼的那個可愛女生嗎?還記得剛從廢墟中逃出來驚魂未定,面對隨時發生的余震,又義無反顧沖回去搶救同學再也沒有出來的那個男孩嗎?……
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事我們無法忘懷,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事我們萬端感慨,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事不時浮上我們的腦海,他們在面對天災時完全忘卻了自我的存在,腦袋里只有一個念頭存在,那就是救人、救人、救人,哪怕葬身地腹犧牲自我,無形中他們給了身處困境的人們一種強大的安全感,無形中他們的身影成了身處困境中人們堅持活下去的精神支撐,無形中他們給身處困境中人們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他們雖然經歷著天災,經歷著傷痛,但是他們的內心始終很充實,惶恐與不安與他們毫不相干,他們鎮定地等著那些鮮活的生靈,不,應該是天使,賜予他們重生,給予他們光明,我想此時的他們也是安全的,而且是最最安全的。
雪災、藏獨、地震、火車出軌、股票非減持等等仿佛已經遠去,但也給人們留下了永恒,留下了奇跡,留下了希望,就象唐山大地震后的迅速崛起。
想了很多,悟了很多,寫了很多,安全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不是一種感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呢?我仍無法給予正確的回答。
作為一名煤礦人,作為一名有良知的煤礦人,作為一名始終清醒著的煤礦人,鮑店礦的“4•26”事故、東灘礦的“6•24”事故,還有那些尚沒有形成較大事故卻隱藏著較大隱患的“三違”現象,讓我們痛心疾首,讓我們隱隱擔擾,睡不安寢,食不甘味。要求不可謂不高,制度不可謂不細,措施不可謂不全,管理不可謂不嚴,然而始終杜絕不了,避免不了。在這里,我想安全之于管理者來講,應該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一種使命、一種責任吧,然而之于當事人來講,安全又是什么呢?我下過井,但是沒有親身的經歷過;我到過掌子面迎頭,但是沒有與那里的工人促膝長談過;我到過基層區隊采訪過,面對那一張張全家福,他們告訴我安全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知道,無從回答,也許是,也許不是……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凡出生于幸福美滿和睦家庭的孩子,往往具備樂觀、自信、陽光、進取等良好的品質,暴力事件絕少發生在他們身上;反之,那些缺乏家庭溫暖、疼愛與陽光的孩子,經常會發生暴力事件。一位心理學家曾這樣作過分析,那些具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是最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遇到突發事故,他們往往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以獲取自我心理上的一種安全感,以致于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這也許是暴力事件頻頻發生于青少年身上的緣故吧!
寫到這里,駐指托頜,許久回過神來,追問自己一句:安全是什么?我依然給不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如果真的要給,也許真就那兩個字:“熱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世間美好的一切!就象韋唯曾經唱過的那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不也是當前和諧社會所倡導的嗎!
安全是什么?我不想再多做解釋,還是讓一切盡在不言中吧
上一篇:安全---一個永不停止的話題
下一篇:從廚子嘗鲀想到煤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