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屆的世界杯從不缺席的就是精彩。
而這精彩,往往來自于“意外”——上屆冠軍意大利隊折戟小組賽,五星巴西無緣四強,球星云集的法蘭西黯然離場,而首次進入決賽的斗牛士便狂吻大力神杯讓人意猶未盡……對足球而言,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時竄出的“黑馬”、不斷爆出的“冷門”。正是這些“黑馬”、“冷門”,在滿足人們求奇求異心理的同時,不斷推動著足球運動在“更高、更快、更強”的道路上飛速前進。
人們常用“足球是圓的”來評判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而正是一個個懸念叢生,變幻莫測,讓人大跌眼鏡的“冷門”構成了足球比賽的看點。而在安全生產上,“爆冷門”卻是致命的。
回顧以往發生的事故,我們會發現不少這樣的案例,即事故的責任者往往不是我們平時重點卡控的那些關鍵人、重點人,而是日常表現不錯的“放心”人,抑或“安全標兵”,以至于事后人們常常聽到這樣的驚嘆:怎么會是他?
這種“爆冷門”的現象發人深省、令人深思。是我們的安全管理出了紕漏,還是如一些人所說的“在安全上誰都不能相信”?
鐵路的安全生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工作者、工裝設備、工作對象、環境等因素都在不斷地變化著。要想駕馭或控制它,我們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安全機制等就必須通過不斷調整、不斷完善,處于一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應變狀態。如果拿“以不變應萬變”的陳規陋習或慣性思維來應對瞬息萬變的作業現場,那么,“爆冷門”便是遲早的事。
我們常說“安全行車幾萬里,事故出在一兩米”、“安全行車幾十年,事故出在一瞬間”。事實證明,事故的發生往往是責任者的“一念之差”。因為處于運行狀態的列車,其狀態之復雜程度用“瞬息萬變”來形容毫不為過。所以,作為行車一線的職工,一踏上工作崗位,就必須保持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警戒狀態,稍一走神、稍有閃失,就會給事故造成可乘之機,釀成“悔之晚矣”的悲劇。
三天、五天遵章守紀,并不代表天天遵章守紀;十年、二十年不出事,并不代表永遠不出事。在安全生產上,千萬不要盲目界定“放心人”、“安全區”。如果把眼睛僅僅盯在所謂的重點人、關鍵人身上,而忽視了對“放心人”、“安全區”的卡控,就等于在客觀上設立了一些安全的盲區和死角。而工作在盲區和死角的這部分人,在長期的失控狀態下,很容易滋生出懈怠、麻痹、僥幸等不良情緒,一旦遭遇合適的條件,“冷門”便會如晴天霹靂般突然迸發。
因此,抓安全生產必須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切忌從主觀上設置“親疏遠近”、三六九等。否則,“千人做飯,一人砸鍋”的冷門事故就不可避免。
上一篇:“揭短”比“贊歌”對安全有用
下一篇:“小紅馬甲”與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