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車間因工作需要,放置了一個活動梯子。用時,就將梯子支上;不用時,就把梯子移到拐角處。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人,車間管理人員特地在梯子旁邊寫了一個小條幅:請留神梯子,注意安全。在一年的時間里沒有發生梯子倒下砸著人的事。最近一外方來洽談合作事宜,他們留意到這個梯子和旁邊的小條幅,外方一專家建議將小條幅修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從表面上看,兩個條幅只是換了幾個字而已,而且都在講注意安全,然而所產生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前者反映了管理人員有較強的安全生產意識,意識到梯子存在倒下傷人的可能,但僅僅停留于提醒的層面上,并沒有提出如何不讓梯子倒下的辦法,隱患依然存在;后者則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徹底消除了梯子倒下傷人的可能。也可以說,前者是治標之舉,后者是治本之策。
看似安全管理工作很周到的地方,還存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梯子依然“豎放”著。究其原因,其中就缺乏一種“不用時,將梯子橫放”的安全管理細節。說穿了,就是我們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往往停留在一個層面上,主要表現在傳達學習規章制度,組織安全教育,檢查一些表象存在的安全問題,而沒有更多的,更深入的,更細致的發現和解決“梯子擺放”的問題。
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我們不僅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及時去發現安全生產中的隱患,更應追根溯源,找出威脅安全的真正誘因,進一步思索從影響安全的源頭上如何去消除隱患,才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真諦正道。切忌只采取措施進行積極預防隱患,而不去抓解決安全隱患的根本、找解決安全問題的規律和途徑,就象沒有放倒的梯子,仍然有可能砸著人。
上一篇:安全生產應居安思危
下一篇:安全管理警惕“一頭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