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礦舉辦了一場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中,職工們踴躍參與,不少來自一線的選手對試題對答如流,精彩的部分令臺下掌聲如潮。活動期間,因為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評委還專門詳細地作出點評,整場競賽熱烈而嚴謹。看到這一幕,筆者心里突然想起兩個字——平衡。
某單位有個區隊任務完成得好,但是老到不了主席臺領獎,獲不了好評。究其原因就是這個區隊經常發生小工傷、小事故,任務指標常常和岸觀事故成正比,生產經營是“老大哥”,安全管理卻是“小老弟”,出現安全生產“一頭沉”的現象。再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區里有些職工對工作面設備安裝、使用,對采煤方法了如指掌,可對遇到煤礦災害的逃生路線,自救器的正確使用、構造等等卻說不出子丑寅卯來。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重產量、輕安全的的思想作祟,安全沒有緊跟生產,弱化了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要在生產經營中取得出色成績,就得先在安全管理中努力付出。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教育要緊跟生產經營,實現同頻共振、互促互進。要改進方法,拓寬渠道,教育職工知道實現產量、進尺的方法步驟的同時,還要知道實現產量、進尺目標的安全途徑,引導職工任務先進首先體現在安全先進上,個人事跡先進首先體現在崗位安全事跡先進上,把全單位的任務指標完成鑄在安全基礎之上。
上一篇:從“梯子橫放”的道理說起
下一篇:安全管理需要把“梯子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