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里,生命救援在繼續,遇難者親友的哭嚎令人心酸。面對眾多家庭難以彌合的傷痛,人們不禁要問:何時才不再有“帶血的GDP”?
新興煤礦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06年,安監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規范企業勞動定員管理的若干指導意見》規定,國有重點煤礦原則上每個采區同時作業的采掘人員每小班不得超過100人。作為國有重點煤礦的新興煤礦,卻硬在一個采區安排了528名礦工同時作業。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趙鐵錘指出,這次傷亡巨大和作業面人員過于集中有關。
作為國有大煤礦,新興煤礦理應成為生產安全的模范。然而,就在礦難發生前53分鐘,煤礦調度室已接到井下瓦斯報警提示:“立即通知礦領導并組織井下人員撤離”。事實上此后53分鐘,井下528名礦工仍在作業。事關上百條人命的這53分鐘,究竟發生了什么?
大企業發生的大礦難再次警示人們:至今仍有人把GDP增長看得比人命還重要。一些產煤地區為了煤炭產量,一邊催促開足馬力、超負荷生產,一邊想方設法逃避檢查、濫用權力阻擋督察甚至“官商勾結”使監管落空。從一定意義上講,當地政府領導所言“不能追求帶血的GDP”切中了遏制礦難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