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油公司有一座坐落在省道上的鄉鎮加油站,柴油罐已連續多日滲油,造成安全隱患。近日被公司領導檢查發現。當問及公司安保科的同志有沒有監管時,安保人員十分輕松地回答:“我們早就發過整改通知了。”言下之意是,他們早發現了問題,也打過招呼,至于聽不聽,改沒改,則不知道。這樣的回答不能不讓人吃驚。
企業領導和安全監管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負有監督與管理的責任,這個責任并非只是發現問題,提個要求就算完事,更應擔負起監督整改的責任。給安全隱患單位發整改通知,只是監督管理的第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督促基層整改到位,消除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才是監督的具體內容。然而,有的監管部門強調人手少,點多面廣跑不過來,似乎發了通知就已盡職盡責就再無責任了,就萬事大吉了,多日也不去基層看一看整改結果。使得一些基層單位并不把整改當作一回事,整改通知發了多日,仍無整改動作,有的干脆把整改通知書忘記了。或是寫個整改報告,謊報軍情,應付差事,使整改通知成了安全監管的“圓滿句號”。
整改通知成了安全監管的結束語,這個“圓滿句號”使整改通知失去了監管的力度和威嚴,讓基層單位產生認識的誤區和意識的錯覺,產生整改的“抗藥性”,反正監管部門不會天天來,忙于整改干什么,生產經營要緊。久而久之,整改通知書就成了無人理睬、可以應付的廢紙一張,起不到任何作用與效果。少數員工的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也必然會愈發嚴重,隱患越來越多,“圓滿句號”最終是以職工付出血的代價來結束。
讓安全監督真正具有威力,需要提高監管部門的責任意識,把安全監管落實到每個步驟、每個細節之中,以不整改到位決不放過的硬度和堅韌,跟蹤監督,促使基層一線消除隱患。并把抓隱患作為長效機制常年堅持,疏而不漏、舉一反三。同時,企業領導也應加強對監管部門的監督,對因監督缺失,造成基層整改不力的,嚴厲追究監管部門的責任。唯有如此,企業的安全才有平安無事的“圓滿句號”。
下一篇:安全檢查不能固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