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杞國是一個方圓不到百里的小國,一顆巨型隕石墜落于此,杞國人從此天天心驚膽顫,便有了“杞人憂天”的成語,意在諷刺總是憂患生活的人。但是,從安全生產的角度上說,絕不能沒有“杞人憂天”的憂患意識。
礦山企業的危險性眾所周知。這就要求生產者任何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時刻提醒自己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每一個步驟都要按章作業。否則,稍一懈怠,一個細節上的疏忽大意,就可能會釀成事故。特別是管理者,如果沒有安全生產的憂患意識,每一個決策都可能給職工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最近,國家有關部門下發了礦山企業領導要下井帶班檢查安全的條例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事后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說杞國人的“憂天”自有他們的道理。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我們一天最大的愿望,但“天有不測風云”,災難、事故時時伴隨在我們身邊。在危及自身安全的“天災人禍”面前,我們只能小心翼翼,以防不測。因為,你的任何一次疏忽,一次大意,都有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一只筷子容易斷,十只筷子不易斷。集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安全工作必然能夠做得更好,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未雨綢繆,時刻存有憂患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安全生產真的需要“杞人憂天”啊!
上一篇:安全謹防節假日“冷熱病”
下一篇:安全等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