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師傅,請問到下莊臺區的路怎么走”,筆者看見一位電工師傅騎摩托車過來時趕緊迎上向前詢問道。“我不是搞電的,搞不清什么臺區不臺區的”,這位佩戴著有國網標識安全帽的中午男子對筆者進行了回應。
筆者后經旁邊一位人提醒后,恍悟原來這位佩戴有國網標識安全帽的男子不是從事電力行業的師傅,而是附近的一位村民。
筆者有此聯想到前一陣子有媒體報道說:某地一伙行騙人打扮成電工模樣到農戶家借水喝,趁機偷走農戶家錢物事情。經受害者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在查獲此案后,發現該伙行騙人佩戴的安全帽是因供電行業安檢不合格淘汰后得到的,此事所與供電企業無關,但也暴露出該供電企業管理存在的缺陷。
筆者認為,安全帽作為安全勞動防護用品,尤其是在供電企業這個高危行業中是必不可缺的,但是作為供電企業安全勞動防護用品的主管部門要將安全帽從真正意義上管理好,既使因安全帽檢測不合格或因其他原因需添置更換,也因將舊安全帽管理好,不因隨意的流失于行業之外。同時,筆者建議供電企業的安監部門制定相關制度,對所在單位的每頂安全帽按照崗位或人進行編號定置管理,對個人將安全帽流失行業外的實行責任追究制,從而避免安全帽張冠李戴的現象出現。
上一篇:拒絕虛假的安全
下一篇:勤問自己“你安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