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從武松打虎的故事中得到很多的啟發。
虎之一物,隱伏于野,行則從風,暴起而傷人。歷來被視為迅捷,暴戾的象征,所以才會有“苛政猛于虎”之喻。上山搏得猛虎,成就了無數豪杰的英名,武松,就是這無數英雄豪杰中的代表人物。缺了景陽岡打虎一節,武松縱然“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其英雄形象也會減色不少。
現今的安全管理工作,常有“隱患猛于虎”之說。說的是隱患存在于各個角落,發作于瞬間,傷害無窮,與虎的特性有相似之處,可見安全管理主要在于發現、面對、消除隱患這只“虎”。
細想武松打虎的過程,對于我們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有很多可資借鑒之處。
首先,武松不聽酒家的勸告,不相信山中有虎:“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般話來嚇我”。這種經驗主義的心理,在我們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不知道隱患的存在,對他人的勸說不以為然:“如此這般多少年,也不曾見傷了誰,休得危言聳聽,說這等話嚇人”。在很多事故分析中,常聽到這樣的話:“沒想到會發生”。
其次,武松是英雄豪杰,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好面子,在他的心目中,“恥之于人大矣”。當他走上景陽岡,在山神廟門上見到印信榜文,知道端的有虎時,本能反應是回轉酒店,第二反應是“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好面子的品性,支撐著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安全管理的工作中,也存在面子問題。一方面怕受到批評、指責、考核,怕別人說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傷了面子;另一方面,是不愿說別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怕傷了別人的面子,以致被說成不懂人情世故。工作中自我掩飾,替人掩飾,這在基層安全管理中是常有的。
其三,武松有英雄膽,就是有驕傲、自負的個性,“吃了忽律心、豹子膽,獅子腿,膽倒包著身軀”。武松知道山上端的有虎,先是面子問題讓他難以回轉,避虎就安,著人恥笑;而后,英雄膽發作:“怕甚么鳥!便真個有虎,老爺也不怕,且只顧上去看怎地!”。在生產過程中,無視制度、規程;違章作業;違章指揮,很多時候,就是驕傲、自負的個性在作怪。不就無證作業嗎?不就是酒后上崗嗎?不就是動個火、登個高嗎?沒什么了不起的,以我之能,隱患能奈我何?正是這種驕傲、自負的個性,釀成多少事故的發生。
最后,武松是心懷僥幸的。其實他也不愿遇著虎,當他一步步捱上岡子,看看日色漸晚,不禁自語道:“那得什么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待得虎真來,那渾身的酒,都驚做冷汗出了。在生產工作中,有一種安全叫做僥幸安全。有心理上的僥幸,就是大概、也許、可能、差不多之類的責任逃避;有結果上的僥幸,叫做又逃過了一劫。
安全管理和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著根本的區別,它是真實而具體的工作,就是要發現隱患的存在;清楚它的危害;熬練能力,采取措施,最終達到消除它的目的。重視安全,人人有責,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無英雄之望,有好壞之別。其實,英雄如武松,打虎后,也是手腳酥軟,動彈不得。待他最后捱下岡子,遇見兩只人扮假虎,只能徒然長嘆,“啊呀!我今番罷了”。
我等凡人,既無伏虎之能,也無英雄之望,不如放下身段,少一份面子,多一份真實;少一份自信、自負,多一份謹慎、謙遜;少一份英雄膽,多一份畏懼心;少一份僥幸,多一份細致和責任,如此,安全工作才能有所推進。
上一篇:“我”的安全“我”做主
下一篇:專注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