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一則歷史小故事,頗有感觸。故事情節是這樣的:一次,神醫扁鵲治好了皇帝的病。皇帝問他:“誰是當今杏林第一人?”扁鵲回答:“我兄長扁鴉。”皇帝又問:“扁鴉的醫術比你高明在何處?”扁鵲說:“當年我父親臨終前傳下兩本醫學秘籍,一本《治道》傳給了我,所以我能治已患之癥;一本《防道》傳給了我兄長扁鴉,因此他能治療未患之病癥。當今之人對能治已患之病癥的我頂禮膜拜,卻對比我高明能治未患之癥的扁鴉棄之不理,真是不可思議。”
扁鵲的“治道”能治好已患之癥,而扁鴉的“防道”卻能治未患之癥。對于鐵路安全生產來講,顯然,“防”要比“治”更重要。 從近年來發生的一些事故來看,這些事故的發生固然有客觀上的原因,但其思想防線的“失守”,不能不說與“防道”薄弱有關,如我局近期發生的“4·10”事故就是這方面的原因。安全生產的實踐表明,善“治”固然可貴,但學會“防”更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工作方法。尤其對各級管理人員而言,善“防”是管理人員在安全工作上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治”只是萬不得已的亡羊補牢之舉,而“防”才是預見未來、把握工作主動性的管理藝術。要使安全生產長治久安,我們應當多學習扁鴉的“防道”,在“防”字上下足工夫。筆者認為,一是應根據崗位差異、季節變化等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增強職工重預防、保安全的意識;二是應積極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責任追究、監督獎懲等制度在內的工作機制,促進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推動安全生產在法制軌道上良性運轉;三是各級管理人員應當模范帶頭,牢固樹立“防”勝于“治”的思想,加強檢查監督和指導,確保安全生產各項制度有效落實。各業務職能部門應當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與其他部門通力合作,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整體合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安全生產有序可控的目標。
下一篇:安全檢查職工五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