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當地時間2010年10月13日凌晨0時12分,隨著圣何塞銅礦場受困礦工陸續搭乘“鳳凰二號”救生艙升井獲救,33名礦工創下了被困地底時間最長、且成功生還的世界紀錄,全世界共同見證了這所謂的“智利奇跡”!然而,在這場礦難的背后,卻留下了太多太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
首先,安全投入是基礎。智利救援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智利政府對安全救援的投入,大到“膠囊”救生艙、小到安慰礦工心靈的投影儀和滅菌銅纖維短襪等一系列高精尖的技術,這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對于生命的尊重。這告訴我們在施工生產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切勿打絲毫折扣;同時,加大對安全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安全設施建設;并建立安全專項資金,制定相關制度,防止安全資金被挪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其次,安全培訓是關鍵。智利礦難發生后,最令人驚訝的是礦工們的從容與自信。他們在面對死亡威脅時,始終保持著一份樂觀與冷靜,甚至唱起國歌相互鼓勵。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智利政府對員工安全培訓的重視。試問,如果太多的企業將安全培訓作為“例行公事”,認為參加培訓是“變相休息”,“身在曹營心在漢”,那么千萬次的培訓又有何用呢?所以,只有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幫助員工及時解決問題,積極提高施工質量,并建立訓后考核制度,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才能真正確保參訓人員有壓力、有動力、有實效。
智利的奇跡讓人欣喜、讓人感動,同時也讓人思考。33名礦工的奇跡生還不是靠運氣,也絕非偶然,這是一個國家對于安全的重視與長期不懈付出的必然結果。相信,在以后的施工生產中,只要各企業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加大對安全的投入,并強化安全培訓力度,安全施工就能實現,零傷亡、零事故的奇跡就能實現。
上一篇:安全檢查不妨多讓一線人員參與
下一篇:生產工具莫亂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