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寧鐵道》報報道,在談到轉變干部作風時,南寧客運段黨委書記楊黎明說:“不能做‘稻草人’,要當‘啄木鳥’。”這句話,既形象又深刻,道出了轉變干部作風的真諦。
“稻草人”為何物?一般意義指農田間用來驅趕鳥雀、防止其偷食糧食的偶人,因以稻草為之,故名“稻草人”。有人曾撰文說:“稻草人是農人親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園里的細竹枝,他的肌肉、皮膚是隔年的黃稻草。破竹籃子、殘荷葉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臉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沒有手指,卻拿著一把破扇子——其實也不能算拿,不過用線拴住扇柄,掛在手上罷了。他的骨架子長得很,腳底下還有一段,農人把這一段插在田地中間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起先,一些鳥雀不知“稻草人”為何物,遠遠躲著它,不敢吃莊稼。后來,鳥雀發現它經常立在那里,無任何作用,于是就任意在田間吃開來,甚至敢在“稻草人”頭上作威作福。
啄木鳥是干什么的?是益鳥,它善于攀援樹木,嘴尖而直,能啄開木頭,用細長而尖端有鉤的舌頭捕食樹洞里的害蟲。不管害蟲藏匿多深,啄木鳥都能叼出來。
我想,楊黎明同志為什么說干部“不能做‘稻草人’,要當‘啄木鳥’”呢?其意是說,干部既然要下基層,添乘或跟班作業,不要擺樣子,不要“蜻蜓點水”,要真正解決問題。“稻草人”雖有人形,但無靈魂、無血液,立在那里絲毫作用不起。如果我們的干部下基層了,走走過場,不觸及任何問題,不關心民生,豈不是和“稻草人”差不多?
平時,類似“稻草人”這樣的干部為數不少。據多家媒體報道,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小麥饅頭、玉米面饅頭是染色的,還隨意更改生產日期。據悉,這些饅頭出自“黑心”人的非法生產點。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食品安監人員并非不知這個饅頭生產點的存在,他們每月都去檢查。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們并不進入車間,只是在辦公室檢查生產者提供的‘樣品’,年年如此,月月如此。這樣飄浮的工作作風,這樣象征性的檢查,如何能探知真相、查處問題?”食品安監人員作為國家干部,其職責是做維護公眾生命健康的衛士。他們對食品安監如此馬虎,如此不負責任,豈不是失職?他們和“稻草人”一樣,只是個不起作用的擺設而已。按理說,食品安監人員應像“啄木鳥”,把制售染色饅頭的“黑心”人叼出來。
在我們鐵路有沒有個別干部像“稻草人”呢?我想,可能會有的。他們添乘也好,跟班作業也好,無非是走個形式,讓領導和群眾知道他們“深入基層了”“關注民生了”“抓安全了”。這種“稻草人”,對事業危害極大,必須批評教育或懲處。楊黎明同志卻與此相反,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像“啄木鳥”,只要走到哪里,就把問題解決到哪里。一次,他跟班作業,發現2637次列車11號車廂南端連接處的一個角落,有一個煙頭未及時清理,煙味還未散去。他當即找來乘務員清掃,并告訴其防火防爆的重要性。楊黎明認為,任何一個小隱患都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必須嚴之又嚴、細之又細。這既是嚴格管理,也是對職工的關懷。我們應向楊黎明同志學習,莫做“稻草人”,只當“啄木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