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會理縣政府網站發布的領導“視察懸浮照”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原因是該縣領導在下面檢查公路的照片被政府網站工作人員PS成“視察懸浮照”,此事在網上公開后,引起廣大網民的關注,網民紛紛發表評論,聲討這一事件。
“視察懸浮照”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弄虛作假,其危害十分巨大,安全生產上的造假又何嘗不是如此。造假雖然一時能迷惑人,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日積月累,遲早有爆發的一天。一旦爆發,就會產生像“視察懸浮照”事件一樣無法挽回的被動局面。
可在安全生產中,我們卻常常能見到造假的行為。一些車間、班組平時不注重練內功,在得知領導來檢查后,把大量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上,突擊對臺賬、數據、資料進行造假,對設備外表進行粉飾。他們之所以樂此不疲造假,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的干部在下面檢查時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習慣于打招呼、聽匯報、看臺賬,而不愿深入查找問題,虛浮的干部作風使造假有了市場。二是缺乏嚴厲的監督機制,使造假人員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相反,有的甚至因此獲得了表揚、獎勵、升遷,造成了造假的泛濫。三是一些基層管理人員重安全、輕管理,認為管理只是表面文章,只要安全搞好了,管不管理無所謂,使造假有了生存基礎。
為了避免安全生產中的“懸浮照”事件再次發生,領導干部要務實干部作風,改變檢查策略,變打招呼為突擊式,要“沉”到現場,翻箱倒柜、深入細致地查找問題,這樣就容易戳穿造假的“面具”,找出問題根源。要制定出打假的長效機制,要加大監督、打擊力度,只要造假冒出頭,就狠狠打擊,形成打擊造假的高壓勢態,讓打假無處藏身。同時,基層管理者也要切實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只有管理能力增強了,安全生產基礎夯實了,安全生產才能得到長治久安。
上一篇:向慣性違章說NO
下一篇:“后安全月”時期更需重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