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單位在機關大樓組織消防預案演練,因為事先打過招呼,大家都有心理準備。當火災警報發出以后,絕大部分人員都能夠按照預案要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有序撤離“危險”之地。但是,也有少數人嘻嘻哈哈,不緊不慢,沒有按照預案要求進行自我防護和有序撤離,影響了預案演練效果。
這些人之所以不按規范要求進行撤離,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演練而不是真正的火災事故,沒有必要搞得跟真的一樣,只要自己心里明白應該怎樣做就行了,真到了火災事故發生的時候,自己就不會這樣漫不經心了。
預案演練的目的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可用性、可靠性;二是檢驗全體人員是否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應急行動程序,以及檢驗隊伍的快速反應水平和協同作戰能力;三是提高人們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對事故的警惕性;四是取得經驗以改進所制定的應急方案。
預案演練既要檢驗個體的應急能力,也要檢驗各個體之間的協同能力,還要檢驗預案自身的實用情況,只有大家都堅持“假戲真做”,才能達到演練的目的。否則,預案是否管用,人員的應急能力是否過硬都無從體現,也就難以達到演練一次,對預案完善一次,人員應急能力提高一次的效果。
況且,習慣成自然,如果在平時的應急演練中養成了不遵守應急規則的壞習慣,一旦真正的危險來臨,就可能被錯誤的習慣所左右,既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因此,每一次預案演練都不能兒戲,都應該“假戲真做”,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最終達到處變不驚,應對自如的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