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樁小事引發筆者思索。一周前,啟東市供電公司在鬧市區“拔電桿”,工人們在吊車吊鉤上裝上自制的安全閥,令掛卸鋼絲繩多一道工序,盡管天氣炎熱,但師傅們酷暑下誰都不敢懈怠。道理很簡單,吊鉤不設安全閥,萬一鋼絲繩脫鉤,就有桿倒人亡可能。
吊鉤不設防,鋼絲繩就會“萬一”脫鉤并惹禍。這樣的淺顯道理人人都懂,啟東市供電職工為此在施工中每時每刻都在警惕防范著。但在近期,類似安全細節卻一而再地被少數人淡忘和疏忽,進而引發國內路、橋、車、礦領域等一個個驚天災難,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云云災難,人禍總多于天災。就拿舉國關注的溫州“7.23”動車追尾事故來說,雖然權威責任認定尚在進行,但就細節而言,人們不難發現,事故隱患其實就存在于有關細節。試想,遇罕見雷暴,電都停了,信號燈還亮否?還正常亮否?試想,動車晚點和中途停車均屬意外,兩車先后從永嘉站出發,咋無人過問前車位置?再試想,前車遲緩于途中,列車長、司機及相關人員咋未把險情匯報上級并提醒后車……
教訓背后總有最最寶貴的生命和鮮血。出了事故,又見調查、處罰、清理、整頓,但一系列措施過后,為何重特大事故還是不斷呢?“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筆者管見,忽略細節,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成安全最大漏洞和最為共性的安全隱患。
細節決定安全。抓安全,始于細節、成于細節、勝于細節。抓細節,需要事故過后的重典整肅,需要有關制度的“萬無一失”,需要管理者的如坐針氈,更需要每一個責任人高度安全意識下的本職本能。安全是個系統工程,落實細節是基礎和關鍵,但愿細節意識深入人心并能盡早浸潤于全社會。
上一篇:寫給安全衛士——我眼中的安監人
下一篇:違規習慣養成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