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朋友談到他們單位抓安全教育的一種方式:平時一般不組織活動,只要出了事故就考試,不及格便扣錢。考試是開卷,只要會抄,大都可以過關。朋友說,抓安全教育本應提倡,只是這種形式像是走過場,試卷做完后頭腦一片空白,不記得考了些什么內容。
聽后筆者不禁思考:安全管理不妨調調“味”,讓職工在愉悅和輕松的氛圍中明白事理,受到教育,從而達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安全管理要融入“親情味”。把“小家”與“大安全”緊密聯系起來,使職工認識到安全不僅是單位的事,更是自己的家事。比如,設置“全家福”宣傳欄,在職工中廣泛開展安全寄語、安全家書和平安祝福等活動,組織發動職工家屬參與平安創建,在企業與職工家屬之間建立一條親情化的安全紐帶,使職工在工作中牢記家人的囑托,從而將安全管理變成一種自覺行為。
安全管理要增加“人情味”。目前,許多企業在發現職工違章行為時,采取以罰代管的方式進行處理。當然,安全管理離不開鐵的紀律,但企業在安全管理中,應更多地查找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的不足,并以關愛職工為出發點,設身處地為職工著想。例如,夏天應及時購置并配足避暑消暑物品,并合理調整工作時間,使職工真正體會到企業的關愛,以愉悅的心情和良好的身體狀況投入工作,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管理要加入“興趣味”。安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要得到執行,首先需要職工去融會貫通、養成習慣。安全培訓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內容枯燥、學習積極性不高是安全培訓普遍存在的難題。但如果把安全知識編成“順口溜”、“數來寶”、“三句半”等詼諧幽默、好學易懂的形式,職工就容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戴上安全帽,生命有依靠。系好安全帶,免得纏繃帶……”相信聽了這樣的順口溜,每位職工作業前都會把勞保用品好好地檢查一遍。這樣就達到了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安全意識和技能的效果。
上一篇:安全線
下一篇:安全工作必須要做到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