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節日病?百度一下,對“節日病”的解釋是這樣的:“節日病”不是某一疾病的名稱,而是節日期間多發病的統稱。尤其在春節、“五一”、“十一”長假期間,由于氣溫、環境、思想情緒、飲食規律、生活起居等多方面均與平時不同,使身體不能適應而出現了一系列異常反應,進而加重原有病情或誘發某種疾病。
由此聯系到安全生產: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和“十一”長假了,由于鐵路工作的特殊性,鐵路職工在節日期間要堅守崗位,無法與全家歡聚一堂。極少數干部職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節日病”:有的工作中心不在焉,謀劃如何提前采購過節物資;有的是早早算計節日期間是否輪到自己當班,以便串親訪友,交流感情;有的是節日期間當班不是“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而是自認點兒背,工作起來無精打采;有的是心理不平衡,別人歡歡喜喜過節我當班,進而對遵章守紀產生抵觸情緒;有的是節日休班期間徹夜狂歡、多量飲酒,以致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再次上班時無法進入正常狀態。可以說,上述“節日病”如不能徹底預防,勢必影響安全生產。
有證據顯示:因為傳統風俗對人的情緒影響,節日期間也是事故的高發時段。因此,面對節日傳統風俗習慣對安全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一定要對“節日病”的病根有清醒的認識。要做到教育在先,預防在先,引導職工正確理順歡度佳節與確保安全生產的關系,增強職工的“每逢佳節倍思安全”的責任意識,采取“節前加強教育、節中強化檢查、節后及時收心”等有力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感染、傳播“節日病”的機會。唯有如此,喜慶節日才不會逆變為安全“劫日”,安全生產方能長治久安。
上一篇:平流無險之處莫沉淪
下一篇:安全生產需要正視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