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現象:越接近年底,各單位的“筆桿子”越忙。他們在忙什么呢?給單位準備年終安全管理評比的材料。
在安全管理中爭當先進、爭創一流,是各單位工作的目標和動力,機關理應大力倡導,基層理應努力爭取。基層靠什么去爭?只能靠零事故、零違章、零違紀,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數據實打實,成績硬碰硬。但是,有些單位為了評出好成績,在“筆桿子”上下功夫過多。在撰寫文字材料時,妙筆生花,任意夸大,隨意拔高,怎么生動怎么寫,怎么有利怎么寫,怎么滿意怎么寫,把八分成績說成十分成績,把去年的成績說成今年的成果,把計劃中的事說成開始做了的事,把正在做的事說成已完成了的事。成績成了“橡皮筋”,想怎么拉就怎么拉;評比成了“憑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評比的目的是獎優罰劣,激勵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推動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工作有榜樣,干活有標兵。評比的結果應該是評出干勁,評出實效,評上的當之無愧,沒評上的心悅誠服。而評比變“憑筆”,不僅褻瀆先進的光榮稱號,降低先進的“含金量”,而且助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的歪風,挫傷廣大“真先進”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評比”變“憑筆”之風如果盛行,會放出一種誤導:汗水比不過墨水,做功比不過說功,干得好比不過寫得好。
評比貴在客觀公正,而客觀公正來自現場安全管理的真實成績。只有沉到一線,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摸準真實情況,弄清來龍去脈,不會被含有水分的文字材料蒙住眼睛,被做了手腳的表面現象模糊視線。只有加大對基層平常工作的考核評比力度,變年終評比為日常評比,變年終“算總賬”為平時“常算賬”,才能使一線干部職工,干在平時、比在平時、爭在平時,并走出重“筆頭”輕“勁頭”、重材料輕實績、重評時輕平時的誤區。
上一篇:安全管理就該“較真兒”
下一篇:安全員,勤奮的啄木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