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總是相對的,一段時間內抓好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任務的轉換、環境的變化和管理的松懈,又可能出現新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防范工作需要天天“從零開始”,安全責任人要時刻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高度的責任感,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首先,要堅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提高人的素質、意識、執行效果、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從引導、培植員工對安全與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識入手,教育員工在從事各種安全生產時,帶著這樣一種思維去工作:這樣做是否違章?是否威脅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促使員工思維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在實際工作中,在員工內心形成自我安全檢測意識,提高保護自己及保護別人的能力,具備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掌握各種應急救援技能,讓員工充分認識到安全是自身的最大福利,使安全工作成為全員行為。
同時,要堅持控制設備的不安全狀態。首先是抓源頭;其次是抓使用過程中的技術改造及維護;第三是抓動態管理,認真開展安全性評價和設備評估工作,隨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況;第四是抓技術監督,建立設備監督檔案,發揮各級技術監督人員作用,對生產全過程的技術狀況進行控制,確保設備可靠性運行;第五是抓標準化管理,推行標準化運行、檢修、驗收等標準化管理模式;第六是抓技術創新,推廣新技術,應用新產品,實現生產設備的本質安全。
要堅持完善安全制度監督和管理,預防因制度上的缺陷給安全工作帶來的隱患。完善管理制度和推進管理手段創新,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建立“以責任為中心”的管理模塊,將安全生產責任逐一分解到各部門,將安全生產壓力傳遞給每位員工,形成“事事有人管、有落實、有考核,人人有事干、有責任、有監督”的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體系,健全安全生產各種正負激勵機制,努力實現檢修現場安全標識擺放規范,安全技術交底全面、危險點分析明確,安全防護措施到位。
我們還必須堅持抓好安全防護。規范勞動安全與作業環境,實現生產環境的本質安全。通過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和勞動防護用品、制定完善的預防措施、加強現場污染源的控制管理,從技術層面上最大限度的防止事故發生和產生職業病。
本質安全的實現是一項艱苦的、長期的工程,需要我們下功夫來抓,同樣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只有不斷地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安全生產習慣和行為、思維習慣,安全生產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加強安全生產的宣傳和建設,也是把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的目的,才能真正體現“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才能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上一篇:警鐘長鳴才能保證安全常在
下一篇:哭聲與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