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實施了很久,可各地安全生產事故還是屢有發生,每每釀成一出慘劇便會聽到受害者家人痛徹心扉的哭聲。為何安全事故屢禁不止?類似的慘案一再上演?筆者認為,正是缺少了事前的罵聲,才會聽到事后的哭聲。
抓安全生產,不能只把制度貼在墻上、口號喊在嘴上,而要把責任落實到個人,把制度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徹底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才能筑牢安全防線。在實際工作中,更不應出現“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說”之類的推諉,不應存在“怕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顧慮。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對重點部位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要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通過各項安全制度的實施,始終保持安全生產的高壓態勢;對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絕不放松,對違法作業的打擊絕不手軟,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追究絕不姑息。
抓安全生產,就要“寧聽罵聲,不聽哭聲”。相關部門對監管缺位者要“嚴肅處理”,對玩忽職守者要“下猛藥”。如果只是把“嚴”字掛在口上,在實際工作中卻推諉、包庇,做“老好人”,只會使隱患積累,矛盾加劇,最終帶來更嚴重的損失。人命關天,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事實證明,抓安全生產不能搞形式,檢查安全工作不能走過場,對安全隱患要從源頭上查,從源頭上防,從源頭上整改,向玩忽職守者“當頭棒喝”,堅持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應急預案準備到位、物資經費投入到位、巡回檢查工作到位、領導值班人員檢查到位、重獎重罰措施到位。
上一篇:安全防范“從零開始”
下一篇:事故出于麻痹,安全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