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林村悲劇上演,成都市首批24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下月啟動,向峨鄉龍竹村3組張家溝是地質災害重點治理點之一
突如其來的泥石流,讓臺灣小林村400多人慘遭活埋。地震發生一年多后,面對暴雨季節的成都地震災區,同樣面臨泥石流隱患。記者昨日獲悉,包括彭州、都江堰等地震災區內的成都首批24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預計將于下月陸續開工治理。
6名預警人員每天巡查山溝
向峨鄉龍竹村3組張家溝是地質災害重點治理點之一。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村子頭上就是一座大山,如果下大暴雨,巨大山溝很容易產生泥石流。向峨鄉國土規劃辦主任馮明告訴記者,大地震后,他們組織了地質專家對全鄉的地質災害情況進行勘察。巨大的張家溝由于其地勢險要,山勢與易發泥石流災害的地區極為相似,且經過地震的劇烈搖晃后,山體巖石有一定程度的松動,于是將其列為了地質災害重點治理點。
為防止意外,向峨鄉制定了張家溝地質災害隱患應急預案,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設計了處置措施。他們聘用了6位村民擔任專職預警人員,購置了手搖報警器、鑼鼓等報警設備;預警村民每天都對張家溝進行巡查,一旦出現險情,立即啟動報警裝置,向山溝下游方向示警。為保證萬無一失,該鄉還在7月份組織全體龍竹村村民舉行了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馮明告訴記者,他們已邀請地質專家制定了張家溝地質災害治理方案,方案目前正在論證之中。根據這份初步方案,他們將疏通張家溝下游的河道,在山溝關鍵位置處植樹造林等。
24項治理工程下月陸續開工
去年地震后,都江堰、彭州、崇州崇山峻嶺間形成了無數的泥石流溝。據成都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省政府已將5億余元的地震災區防災減災專項資金下撥到了成都4個重災市縣,用于地質災害治理。而市國土資源局已經完成了24項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設計等工作,治理項目包括泥石流、崩塌、滑坡等。
根據此前的勘測,僅在都江堰,需要盡快治理的重大地質災害就有9處。目前,龍池八一溝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正在進行招投標公示,在公示期屆滿之后,將進行施工治理。成都市首批24個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預計都將陸續在9月開工。
昨日下午,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站工程師張志明又一次趕到彭州一處地質隱患點上巡查。他說:“我們現在都很緊張,一定不能讓小林村的悲劇在成都上演。”
擋50萬方泥石流要修千萬方工程
張志明介紹,治理泥石流首先需要修攔壩,通過一層又一層的防護帶做擋板,讓泥石流中的砂石能沉淀下來。另外還要修一道排洪渠,讓水可以流走。“治理泥石流需要的經費很高,一般流量50萬方的泥石流,需要修3000萬土方左右的工程來擋。”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總工程師鄭勇說,泥石流的治理難度確實較大,一般采取的是避讓。據悉,目前,用于泥石流、滑坡等方面的預測儀器包括滑坡監測儀、伸縮儀等,一旦地面有位移等現象發生,可以自動報警。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余斌告訴記者,防治泥石流的關鍵是要對泥石流進行評估。一般來說,50年一遇級別的泥石流,設防工程的標準要提高到可防范100年一遇的標準。“臺灣小林村暴發的泥石流應該屬于千年一遇,要修工程設防代價太大,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預警,整體搬遷。”
連線四川
前三批地質災害治理已進行
據介紹,全省前三批重大地質災害重大治理項目已進行,第四批重大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目前也已啟動,成都的24個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包含其中,包括彭州白鹿鎮關溝村1組的泥石流等。據悉,關溝村的泥石流威脅的是安置點357戶人員的安全。
“全省已經派出調查組分布到各個地震災區,進行地質災害的詳細調查。”鄭勇介紹,調查組將對災區范圍內所有人員居住區、公路、橋梁、工程項目區域進行地毯式調查,要將對人員有可能造成威脅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一網打盡。通過調查,四川將建立一個地質災害信息庫,按照地質災害的緊迫性、威脅性排序,進行動態管理和治理。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