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是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和環境保護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找到了切入點。
改革開放30年來,在新道路的探索中,我國的環保事業不斷發展,探索重點與時俱進,國家環保機構也實現了“三次跨越”。尤其是步入“十一五”以來,我們按照歷史性轉變的要求,確立了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提出從國家宏觀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努力促進環境與經濟的高度融合,積極實踐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路子。
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環保事業大發展的30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保新道路的30年。30年的探索歷程表明,新道路具有長期性、階段性、針對性和艱巨性的鮮明特點。長期性就是要按照實踐永無止境的要求,堅持繼承與創新,一代接一代環保人堅持不懈地探索下去;階段性就是要根據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的不同特征,找到特定階段的突出問題,及時調整探索重點;針對性就是要敢于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艱巨性就是要充分認識解決我國壓縮型、結構型、復合型環境問題的難度,不為任何困難所惑,不為任何風險所懼,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
當前,環境保護已經登上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主戰場、主干線和大舞臺,對社會建設和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更成為時代的需要和必然的選擇。
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必須堅持歷史性轉變的指導思想。歷史性轉變是環保領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全面調整環境與經濟關系、改革創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指南。要堅持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統一安排、同時部署;堅持環保規劃先行,與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城市規劃相協調、相統一,以環保規劃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更新觀念、創新方法,積極推進科學化、民主化決策,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歷史性轉變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困擾環保事業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堅持改革創新,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著力構建充滿生機、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歷史性轉變的體制機制,著力增強環保工作的動力和活力。
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必須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將環境保護的理念和要求全面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是有效防范環境污染產生和資源環境損耗的重要防線,是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成效的根本方式,是環境保護新道路的關鍵。要堅持從國家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從再生產的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將環境保護貫穿于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個環節;要將保護環境的要求體現在各領域,落實到社會組織的各方面,建立起全面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保護體系。
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必須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高效治理,就是要在有效防范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治理成果,從根本上減輕環境壓力。要依靠科技進步,堅持自主創新,積極探索科技含量高、投入資金少、環境效益好的治理模式;要從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異大的實際出發,積極研發高效實用、豐富多樣的環保治理技術;要把環保產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以環境治理拉動環保產業發展,以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生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必須完善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政策法規標準制度體系。完善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制度體系與完備的環保基礎設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道,共同構成改善環境質量的三大支柱。我國的環境保護在工業化初期起步,并一直伴隨于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之中,制定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環保政策法規標準尤為重要。要全面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走勢,通過適時調整和完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保護先進的生產能力,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使環境保護真正成為引領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航標。要準確判斷經濟形勢和環境形勢,因勢利導,乘勢而上,根據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有針對性地采取環境保護措施,既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又不斷解決困擾環保工作的難題。
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必須構建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綜合協調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國家環境保護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是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特征。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綜合管理、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體系。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和問責制,真正把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落到實處。要加強環境綜合管理,積極探索大部門環境管理體制,團結和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環保工作合力。要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努力提高環境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建成科學、高效的決策支持系統。要加強環保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推進管理機構向基層延伸,強化地方環保部門的基礎能力,形成政令暢通、高效有力的決策執行系統。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環境保護新道路是一個海納百川、崇尚實踐、高度開放的系統工程,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發展、不斷提高的過程。當前,新的探索已經起步,前進的路途坎坷不平。越是身處逆境,越是形勢復雜,越要無所畏懼,越要勇于創新。我們要繼承30年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實踐的偉大成果,借鑒人類社會一切保護環境的有益經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敢于實踐,不斷創新,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