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近年來,我們周圍始終活躍著商業“炒作”,愈演愈烈的各種商業“炒作”,似乎已經成為商家進行宣傳吸引人氣,用來撈錢的法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炒作”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自身商業利益。商家通過巧妙地“制造”出有賣點的新聞,吸引媒體進行廣泛的報道,進行“新聞炒作”來實現的。商業“炒作”則無不“劍走偏鋒、出奇制勝”,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為了促銷衛浴,便讓美女當街洗澡;為了推銷床具,讓妙齡女子在床上搔首弄姿;為了促銷羽絨服,利誘女子當眾脫衣服,只穿三點式聚人氣。
商家只注重廣告和經濟效應,如何節約成本都能想到,但對公共的生命安全卻置若罔聞,漠不關心。重慶沙坪壩區家樂福商場在自行組織的店慶限時促銷活動中,因爭搶特價食用油,造成3人死亡、31人受傷的踩踏傷亡事故。沃爾瑪西昌店開業舉行低價促銷活動時發生踩踏事故,8人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一人左手骨折。就在超市踩踏的慘劇還沒淡出人們的記憶,又發生開發商請美女撒錢聚人氣造成踩傷事件。今年“五一”期間,江蘇鎮江一家開發商為吸引游客看房,用熱氣球載著3位美女升空拋錢。撒了數百元錢后,開發商再度讓美女站到樓上向空中撒下萬元現金。為了搶錢,很多游人受傷。
【專家解讀】
記者采訪了江漢大學政法學院的池松軍教授,池教授就商業“炒作”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商家炒作:請守住安全底線
商業炒作用來帶動人氣、人流不是不可以,但一定得規范。公共政策專家池松軍教授認為,在這諸多由“炒作”引起安全事故的悲劇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商家安全意識不強,防范制度和措施不到位,商業活動的環境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商家管理層的安全管理意識薄弱,安全責任意識缺失。
當然發生這樣的悲劇原因固然很多,可以說有公共安全意識薄弱,也可以說政府監管不力,但最主要的原因,商家是無法脫離干系的。你做實、做好你的本職工作了嗎?凡此種種踩踏悲劇的不斷重演,實則是以血的教訓榨出了企業促銷經濟效益至上、罔顧社會責任的慣性頑疾。鮮血浸透的慘劇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商家缺乏最基本的安全責任意識,缺少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且在在處理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維護公共秩序,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本是商家作為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任何的商業炒作,都要守住維護消費者人身安全這一底線。聰明的商家,一定會首先考慮到注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與人身安全。商家什么成本都可以節約,但一定不能節約安全成本。商家的管理層應該加強安全管理意識,并落實在制度層面上;不斷優化商業活動環境,不留安全隱患死角;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共同構筑和諧商業。
消費者:安全面前要不差錢
在鎮江開發商雇美女撒錢事件中,據新聞報道當時人群已散去不少,當聽說還要繼續撒錢,現場很快又聚集起約300人,由于氣溫較高,人群中許多人已經是汗流浹背,但為了搶錢,他們此時已經全然不顧,現場笑聲、哄叫聲此起彼伏。很多人為了搶錢不是被撞倒在地,就是被頂到墻上,看了確實讓人心驚肉跳。記者看到,不少人手中都搶到了鈔票,一位男子正在清點手中的鈔票,一位農婦跑過來居然從他的手中搶,男子為此哭笑不得,一張百元大鈔瞬間被撕成了兩半,搞得這名男子很是不爽,兩人在現場就吵了起來。這名婦女似乎也很委屈,她說她中午都沒有睡,在這里跑來跑去都累死了,自己力氣小,怎么也不進人堆里,好幾次都被人擠出來。這反映出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太淡薄了,在安全面前表現出差錢的心理。
公共安全意識不是只要求商家具備,我們每個人都該具有公共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常識,特別是在出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時。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各類安全知識和基本自救及救護技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要使自己遠離危險現場,不要參加哄搶、搶購的活動,使自己在突發事件中能夠實現有序脫困,這應該是每位公民都需要補上的公共課。當人身受到損害時,如果具備可追責的侵害人時,可向該侵害人索賠,但如果無法確知侵害人是誰或者侵害人無能力賠償時,可以追究關聯人商家的公共安全責任。
監管部門:事前監管不能少
公安部出臺的《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并未明確將商業炒作活動的所有形式列為大型群眾性活動范圍,而其他法律法規也沒有對商業炒作活動進行明確規定,可以說,這種活動處于法律監管的“空白點”。發生“踩踏事件”,與相關的管理部門“不作為”的監管有著一定的連帶責任關系。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商業炒作活動的預防工作,即使《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中規定“大型群眾性活動”,但是只能包括商業炒作的部分活動。
政府也只通常在踩踏事件發生后,積極進行善后處理,而在這種商業炒作活動前卻沒有采取提前進行監管。因而,使得那些政府的行政監管部門在得知或審批那些大型活動開展之前,幾乎很少對商家的商業環境,消防通道,緊急出口,保安系統進行“有作為”的現場實地考察,即使有也只是走馬觀花、走過場。從政府部門來看,應當強化監督,彌補法律所不及的“空白點”地區,使安全監管無死角。
【記者提示】
遭遇擁擠的人群怎么辦
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著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路邊有商店、咖啡館等可以躲避人群的地方,可以暫避一時。切記,不要逆著人流前進,那樣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若身不由己地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穩住雙腳。切記,要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被扎傷。
遭遇擁擠的人群時,一定不要采用體位前傾或者放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系鞋帶。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如路燈柱之類,待人群過去后,迅速離開現場。
出現混亂局面怎么辦
在擁擠的人群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群開始騷動時,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
此時,腳下要靈活些,千萬要防止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為擁擠踩踏事故的誘發因素。
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要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繼續向前。
當帶著孩子遭遇擁擠的人群時,把孩子抱起來,避免其在混亂中被踩傷。
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墻壁。使身體面向墻壁,同時將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后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事故已經發生怎么辦
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后,一方面趕快報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互救。
在救治中,要遵循優先救治重傷者、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原則。
判斷傷勢的依據主要有:神志不清、呼之不應者傷勢較重,脈搏急促而乏力者傷勢較重,瞳孔放大者傷勢較重,有明顯外傷、血流不止者傷勢較重。
當發現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時,要趕快為其做人工呼吸,輔之以胸外按壓。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如何看待近期安全生產事故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