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發生的電梯“吃人”事故調查報告已經形成,電梯制造商及涉事百貨公司被認定為主要責任方,其中,這家電梯制造商存在蓋板結構設計不合理、3塊蓋板尺寸與圖紙不符、出廠產品零部件質量把關不嚴等問題。
該電梯制造商通報了涉事電梯型號,并承諾承擔相應責任,落實整改措施,對已售同類型扶梯進行安全性自查,如有隱患將及時更換部件。
可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被電梯無情吞噬,之后的檢查補救總顯得太晚。
正是這家擁有一系列專業資質和榮譽的電梯制造商,近些年屢次被媒體曝光,報道稱該公司生產的電梯出現“自由落體”“忽上忽下”等險情,“嚇壞了乘客”。而這一次,不幸的悲劇發生了。然而,看上去只是瞬間發生的意外事故,背后卻存在著因果連鎖反應的邏輯鏈條,這也再一次印證了“海因法則”。
通過統計測算,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提出,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個潛在的隱患。不同類型的事故,上述比例關系不一定相同,但規律表明,出現一次大事故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之前的小事故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沒有能夠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查驗整改,才最終釀成大禍。
如果這家電梯制造商能深入反省每一次出現的“險情”,并在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具體到每一塊蓋板和每一個零部件,更嚴格把關,更有責任心,那么,這次慘奪人命的事故或許就不會發生。可是沒有如果。
對于快速發展的中國電梯行業,這次事故也再次敲響警鐘,提醒所有企業,察覺并避免每一次有可能發展成事故的隱患。
上一篇:坐滾梯 “左行右立”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