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全面發揮。大家知道,十六大提出了,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歡迎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但是,我們目前還不敢說我們走上了新興工業化道路。經濟增長的方式還是落后的,仍然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高排放、低回報、低效率,怎么樣把經濟增長方式轉移到依靠人的素質,依靠科技進步上來,而不是一味地增強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更不能像資本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原始積累靠人的生命去換取。所以,我說安全生產和以人為本的科學觀是融為一體的。如果不重視安全生產,我認為就沒有執行以人為本的發展觀。(2005-06-24 09:06:23)
[李毅中]:再說說社會。社會是由社會成員、家庭、企業、法人單位、社區這些基本的細胞構成的。從企業來講,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夠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怎么能夠維持正常生產,又怎么能有經濟效益呢?更嚴重的是,如果發生事故造成傷亡,那么,這個企業很長時間給職工留下了陰影,對人的傷害,對人的情緒的傷害是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的。對企業的職工來講,他們最期盼安全生產能夠使自己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如果說一個企業發生事故,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企業的職工。所以,我說一個明智的企業家,一個明智的企業領導人,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如果是稱職的、明智的、清醒的,必然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否則他就不是稱職的。對于家庭來說,如果家庭成員因為事故受到傷害,甚至失去了生命,那么對這個家庭來說是滅頂之災。如果沒有安全生產,怎么能有家庭的安康幸福呢?(2005-06-24 09:10:17)
[李毅中]: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建國初期就提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這八個字可以說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大家還記憶猶新,江澤民同志有三句很著名的話,“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三句話,我們搞企業的同志,政府的負責人恐怕早已朗朗上口,它們很形象地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不要等發生事故亡羊補牢,要防范,我們的“責任重于泰山”。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
我簡要的回顧一下。首先是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安全生產法》是2002年年底生效的,已經兩年多,這兩年多相繼出臺了《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規,現在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我到安監總局工作后,開始學習這些安全法律。建國以來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條例、部門規章,大概一寸后的合訂本,三大法,基本覆蓋了經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2005-06-24 09:18:35)
[李毅中]:任何一個事故發生后,總能找到違反了哪個法、哪個條例、哪個規章。
第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不斷健全。2000年成立國家煤監局,2001年組建國家安監局,今年又把國家安監局升格為安監總局。同時,每個省都建立了安全監管機構,各地市大部分也都有了安監機構。全國安監、煤監系統專職的監管監察執法人員有2萬人。
第三,不斷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像去年搞的治理超載超限,實踐證明,很多公路交通事故都是超載超限造成的,公安部、交通部抓這項工作,盡管社會有些不同看法,但實踐證明是對的。經過治理以后,安全狀況好轉。公路運輸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煤礦、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公共聚集場所消防等專項整治,都取得了顯著效果。(2005-06-24 09:22:33)
[李毅中]:第四,建立安全生產問責制。特別是對公務人員、國有企業領導人的責任追究。2001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特別重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2002年出臺了《黨政干部辭職的暫行規定》,根據這些規定對一些重大事故進行了責任追究。比較典型的是2003年的重慶開縣井噴事故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