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近日決定,在全省開展打擊非法、違法開采煤炭的活動,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電子信箱和網址。各級、各部門接到舉報必須逐一進行核查,舉報屬實的,該關閉的關閉、該整頓的整頓,并給予舉報人重獎,所需費用由同級財政列支。(12月9日《人民日報》)
在經歷了一次次鮮血淋淋的礦難之后,山西省政府出臺了對舉報非法、違法開采煤炭的人給予重獎的措施,表明了他們愿意接受全社會監督、嚴防礦難再次發生的誠懇態度。這樣的姿態理應受到人們的歡迎,不過這個措施的實際效果如何卻有點令人生疑。
首先,對煤礦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是有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只要我們的相關政府部門能夠認真履行職責,把監管措施落實到位,根本用不著群眾監督。不是嗎?前兩天有個發生了重大礦難的企業竟然是一個證照齊全的企業,對這樣的企業讓百姓怎么監督?百姓就算對此進行了舉報,能引起接受舉報單位的重視嗎?除非發生了礦難才能另當別論!
其次,鼓勵全社會對安全生產隱患進行舉報的想法當然不錯,可這件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企業是否違法、違規開采煤炭,群眾從哪里知曉?正在生產經營的煤礦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只有進行實地考察才能作出結論,一般群眾就算有舉報之心,他能到達企業生產現場嗎?再說,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問題,一般老百姓怎么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再次,正在生產經營的煤礦企業是不大可能隨便讓普通百姓進入的,那些違法、違規開采的企業更會像做賊一樣偷偷摸摸,就連媒體的記者進行正常采訪他們都如臨大敵。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們怎么能指望普通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收集線索?說不定有價值的線索沒收集回來,群眾的生命就有危險了。
最后,就算有群眾通過舉報電話進行了舉報,可這一定能管用嗎?事實上,我們對礦難的預防工作并沒有做到家,我們的很多部門基本上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事實上,他們對企業底數清楚得很,可他們就是不管,領導三令五申都不管用,他們還能聽群眾的?說到這里我倒有些擔心,弄不好這獎勵政策還有可能成為個別人中飽私囊的門路呢!
所以我覺得,與其重獎舉報群眾,不如嚴懲失職和瀆職以及以權謀私為違規企業充當保護傘的官員。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山西洪洞再次下井尋找遇難者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