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航空難看法國的應急速度還不如中國
2009-06-03
來源:安全文化網
|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由巴西里約熱內盧飛往巴黎戴高樂機場的法航AF447在飛行途中離奇失蹤,據信已在大西洋上空墜毀。
法國《費加羅報》、《快報》和《新觀察家報》都將此次空難稱為“離奇空難”。的確,大多數空難都發生于飛機起飛后或著陸前的15分鐘左右,極少如此次A F447這樣,在起飛后近4小時突然“斷線”;擔負此次航班的空客A330-200客機1998年4月投入商用,實際交付343架,在航341架,在航率之高在主力客機型號中屈指可數,此前從未發生過傷亡事故;此次神秘消失的A F447,2005年4月交付使用,已成功飛行870次,累計飛行小時2500個,3名正副飛行員的飛行小時數分別高達11000、6600和3000個,顯然,這是一架照常理不該失事的飛機。
然而,這架不該失事的飛機偏偏失事了,且至今原因尚未查明。意外總是會有的,從前面提到的情況不難看出,對于此次離奇失事,人們很難苛責法航及其大股東——— 法國政府太多,畢竟有些偶發因素并非人力所能防范。
但事故發生后,不但乘客家屬,許多媒體和評論人士都對法航和政府的表現不滿。他們之所以不滿,并非因為飛機失蹤,乘客遇難了便苛責于人,而是因為有些明明能做的事,法航和法國政府并未做好、做到位。
據“西南法國”電視臺披露的時間表,巴黎時間4點15分巴黎機場收到飛機自動發來的“電器故障”報告,當時已知飛機進入積雨云區,可法航方面直到7點多才向上匯報“飛機可能出問題”,此時,巴西空軍救援飛機起飛,而同樣在航線附近、可就近提供搜救支援的法國駐塞內加爾空軍飛機卻遲遲未曾起飛,12點30分巴西機場方面宣布“沒有希望”,16點左右法國空軍的兩架搜救飛機才蹣跚起飛。倘航班正常飛行,此時A F447應已到巴黎了。可想而知,因親人九死一生而在巴黎機場心急如焚的家屬們,對法航和法國政府如此反應速度,會有怎樣的感受。
當然也不是什么都慢,距離巴西方面宣布失事后僅90分鐘,法航通訊主任弗朗索瓦·布勞斯就匆匆拋出“雷劈說”,并暗示法航沒有責任,也不存在機械故障或人為失誤的可能,這種輕率倉促的事故責任認定自然遭到媒體的一片質疑,《費加羅報》的文章稱,飛行史上最后一次有據可查被雷電擊毀的飛機墜落于1963年,此后的商業飛機均做了防雷措施,A 330這樣的新型客機怎么可能在雷區“不設防”?《解放報》的文章更指出,在那樣一條成熟航線上,遇上雷電的概率本就很低,且早應有充分預案,若真的被雷劈墜毀,法航的責任只會更大。
更匪夷所思的還在后面。
據歐洲電視1臺報道,當晚,法國政府負責交通運輸的國務秘書多米尼克·比瑟羅表示,薩科齊總統將“可能在下周一”、“可能在愛麗舍宮”接見航班乘客家屬,并稱“總統希望屆時可將實情告訴家屬們”,可想而知正沉浸在悲憤中的家屬們聽到如此消息后的心情——— 最慘痛的空難,最可寶貴的生命,卻要被擱置幾乎整整一周,才能被排上第五共和國總統的議事日程。
正如觀察人士所指出的,由于事故來得太離奇突然,即使法航、法國政府反應及時、應對迅速,也未必能如愿防范;大西洋不比紐約的河面,飛機即使迫降也很難成功,事后搜救希望渺茫,薩科齊的會見更只能是聊補人事。
但問題并不在此。
成立于1933年的國有航空公司,法航在此前的經營中便飽受官僚主義、人浮于事的詬病,此次空難發生后,法航高層該著急的不著急,該慎重的又不慎重,只能讓這間國企在公眾心目中的分數被再次壓低;法國空軍的遲緩,法國總統的漫不經心,則會讓媒體和公眾覺得,政府并未把生命、安全、社會責任這些最為大眾所看重的東西放在理應放在的重要地位,只能令原本低迷的總統及政府支持率進一步低迷下去。
任何一個政府或責任單位,當公共事件發生后必須迅速做出妥善、負責任的反應、應對,也許最終不能力挽狂瀾,但倘連能做的事都不去做,不去做好,必將引發公眾的強烈不滿。
據《新觀察家報》報道,法國情報機構“調查與分析局”已緊急派出曾成功調查2000年8月協和式客機墜毀真相的阿蘭·布亞爾為調查專員,宣稱“將動用一切手段調查事故真相”,這種舉措顯然有“亡羊補牢”的危機公關之意,雖說為時已晚,但遲做終歸比不做要好,做一點補救,終究比一點補救也不做要好。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