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肺病是目前煤礦最嚴重的職業病,發病人數約占我國塵肺病人總數的40%以上。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人在井下生產過程中吸入較多的粉塵所致。近幾年來,煤礦綜合防塵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體制改革后,通過開展煤礦安全監察及鄉鎮煤礦停產整頓,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對防塵資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各項防塵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防塵設施,普遍開展了以濕式作業為主的綜合防塵措施。煤礦作業場所粉塵濃度大幅下降,塵肺病發病率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煤炭開采環境條件差、產塵環節多、粉塵治理難度大、對粉塵危害嚴重性認識不足等原因,目前粉塵危害仍是困擾煤礦安全生產和保障煤礦工人身體健康的突出問題之一。
煤礦作業場所粉塵危害現狀
目前,煤礦井下作業場所粉塵危害仍然十分嚴重。據山東煤礦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研究所2002年對75個煤礦的調查顯示,采煤工作面總粉塵濃度平均18.1mg/m3,最高濃度246.0 mg/m3,樣品合格率為54.7%;呼吸性粉塵濃度平均8.4 mg/m3,最高濃度98.2 mg/m3,樣品合格率為23.7%。巖石及半煤巖掘進工作面總粉塵濃度平均12.6 mg/m3,最高濃度48.4 mg/m3,樣品合格率為60.8%;呼吸性粉塵濃度平均5.4 mg/m3,最高濃度55.1 mg/m3,樣品合格率為43.9%。
按采掘工作面的不同,分別統計總粉塵和呼吸性粉塵兩種粉塵濃度的合格率。采煤工作面兩種粉塵濃度樣品合格率為39.0%,掘進工作面兩種粉塵濃度樣品合格率為49.3%,說明采煤工作面粉塵危害更嚴重。從采掘工作面總粉塵濃度與呼吸性粉塵濃度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總粉塵濃度樣品合格率為56.5%;呼吸性粉塵濃度樣品合格率為32.8%,說明同樣的防塵措施,對呼吸性粉塵的降塵效果差。
防塵工作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作業場所防塵工作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防塵設施降塵效果不好,如噴霧頭霧化效果差等;二是有些煤礦防降塵設施使用不正常,作業人員未養成使用防降塵設施的習慣,如出煤不灑水、放炮時不開凈化水幕等;三是個別地方煤礦存在違章現象;四是部分采掘工作面防降塵設施單一,起不到有效降低粉塵濃度的作用;五是接塵工人不能按規定配戴防塵口罩,在某次調查中,150個采掘工作面中接塵工人未戴防塵口罩的有33個工作面,占22.0%,僅個別人員佩戴防塵口罩的28個工作面,占18.7%;六是部分地方煤礦還未開展粉塵監測工作。
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煤礦企業重生產輕防塵,管理措施不力;作業工人只顧完成生產任務,忽視防塵、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監管部門缺乏強有力的監督等。
做好職業危害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煤礦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必要時可定期開展職業衛生專項監察;
二、煤礦企業應進一步完善防降塵措施,維護、使用好防降塵設施,建立、健全防塵管理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實;
三、在煤礦粉塵治理中應不斷研究防塵新工藝、新技術,加強對呼吸性粉塵的治理措施;
四、做好煤礦職業危害防護的宣傳教育,強化接塵工人的自我保護意識,給工人配發合格、足量的防塵口罩;
五、做好煤礦粉塵監測工作。
控制職業危害刻不容緩
陳奇元 陳穎/文
江西省修水縣上衫鄉是個窮鄉。現在,這個鄉正被死亡的陰影籠罩著,幾乎每個月都有人因塵肺病死亡。對那些重癥患者來講,死亡的航線已經鎖定,只是看什么時候走完航程。在20世紀末,該鄉為了脫貧,鄉政府就辦了一個金礦,開發本地的黃金資源。由于是貧困鄉,加上缺乏安全防護知識,開采方式都是鋼桿加大錘,開采、爆破、礦石破碎加工時都產生大量的粉塵。加上通風設備不完善,礦工沒有防塵口罩等勞動保護措施,截至2003年初,上衫鄉矽肺病患者就有399人,這些患者絕大多數都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在鄉金礦干活時得的塵肺病。有的三期患者已經撒手人間,剩下的大多數人也無法下地勞動。這些患者把鄉金礦和鄉政府告上法庭,鄉金礦目前已經關閉,只好由鄉政府對這些患者進行賠償,因為鄉政府沒錢,他們中三期矽肺患者只能拿到一萬多元錢,輕一點的拿到8000元錢,總共300多萬元,還是鄉政府從縣上借的。到2003年8月,上衫鄉的300多名矽肺病人已有40多人死亡。江西省職業病研究所所長預言,10年以后上衫鄉將成為寡婦鄉。
據衛生部對15個省(直轄市)的30個縣(區)的鄉鎮職業危害情況的調查,83%的鄉鎮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其中60%的企業沒有配備任何防護設施,90%以上的粉塵作業場所超過國家衛生標準,近30%的鄉鎮工業企業職工接觸塵、毒等職業危害。幾種主要職業病和疑似病人檢出率高達15.8%。此外,隨著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技術的引進和使用,出現了一些過去未曾見過或者很少發生的嚴重職業中毒。據有關衛生專家預測,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今后十年將有大批職業病病人出現。許多職業病除損害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外,其治療和康復費用昂貴,給勞動者、用人單位和國家造成嚴重經濟負擔。
為遏制職業病對未來的影響,目前必須采取以下有力措施:
一是真正貫徹實施《職業病防治法》,依法行政、依法監管。《職業病防治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職業病防治法規。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應當認真執行本法,支持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二是加強管理從源頭杜絕控制職業危害的產生。《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報告。第十六條規定: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現在有些地方政府領導存在著地主保護主義,有的地方甚至競相降低招商引資門檻,使一些未經職業衛生審查的建設項目違法立項建設。老的職業危害問題沒有解決,又引進新的職業危害。當前特別要加強礦山開采、加工、小煤礦、小金礦、小石英礦、小鉛鋅礦、鎢礦、砷礦、汞礦、建材行業的管理監督。煤礦及金屬礦山的開采、建材是產生塵(矽)肺的主要場所,沒有通風設施或干式加工的場所要堅決關閉、整改合格后才能恢復生產,對于一些浪費資源,危害工人生命的礦井該炸毀的堅決炸掉,決不姑息養患。
三是從嚴處罰,提高違法成本。要加大對責任人的處罰,該追究刑事責任的堅決追究刑事責任。經濟上要高額賠償,沒有防護設施造成員工罹患二級三級塵肺的,業主要賠給患者20萬元,并加大曝光和宣傳力度,真正起到處理一個、教育一大片的警示作用。
四是用行政、法律的手段,要求企業法人和私營業主自律。在新形勢下,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應強化監督管理、創新安全監管工作機制、手段和方式途徑,是實現職業危害防治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首先對全部企業分類排隊,對產生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和重大的職業危害的企業實行準入制,憑證才能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及稅務登記證。
五是加強對職業危害性的宣傳教育,普及防范知識。經濟高速發展,大量農民轉變成工廠工人,而自我保護意識差。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介紹職業危害的產生、病況、后果,如何預防,讓所有員工了解本崗位職業衛生危害因素和預防方法,依法維護自身健康權益。同時給政府官員、企業法人和私營業主以啟迪、教育、警示。
六是加強執法機構建設,提升監察執法水平。目前,我國執法機構數量多而分散,尤其是市縣兩級,有部門之間的利益競爭。對于沒有利益的事,就沒有部門監管,現在的市級安監管理局只是參與事故調查還有安全檢查工作,對企業的隱患查處、職業危害的監測則很少有部門過問。因此,市縣級安全監管理部門要提高執法水平,要敢于執法,堅決執法,對于應查處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絕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