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lead,Pb),灰白色金屬,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點327.5℃,沸點1620℃,加熱至400~5OO℃時,即有大量鉛蒸氣逸出,并在空氣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亞鉛,而凝集為煙塵。隨著熔鉛溫度的升高,可進一步氧化為氧化鉛、三氧化二鉛、四氧化三鉛,但都不穩定,最后離解為氧化鉛和氧。
職業接觸
工業鉛接觸有:鉛礦的開采,燒結和精煉;含鉛金屬和合金的熔煉;蓄電池制造;印刷業鑄字和澆板;電纜包鉛;機械工業鉛浴熱處理;自來水管道、食品罐頭及電工儀表元件焊接;制造火車、汽車的軸承(掛瓦);制造X線和原子輻射防護材料;無線電元件的噴鉛;修、拆舊船、橋梁時的焊割。以上作業鉛以蒸氣和煙塵形式逸散。
當前國內危害最重的行業是蓄電池制造,鉛熔煉及拆舊船熔割。
職業危害
呼吸道:通常以蒸氣、煙塵及粉塵形態進入,其吸入的鉛量,隨著塵粒的大小而有差異,如塵粒在0.27Hm者吸收率達54%。一般說,吸入的鉛70%~75%仍隨呼氣排出,僅30%~50%吸收人體內。
消化道:主要來自鉛作業場所進食、飲水。日常生活食物、飲料中每天攝入鉛量約300mg。
鉛以離子狀態被吸收后進入血循環,主要以鉛鹽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組織,數周后約有95%以不溶的磷酸鉛沉積在骨骼系統和毛發,僅有5%左右的鉛存留于肝、腎、腦、心、脾、基底核、皮質灰白質等器官和血液內,并可進入細胞核內而形成"包涵體"。而血液內的鉛約有95%分布在紅細胞內,主要在紅細胞膜,血漿只占5%。沉積在骨組織內的磷酸鉛呈穩定狀態,與血液和軟組織中鉛維持著動態平衡。被吸收的鉛主要經腎臟排出,還可經糞便、乳汁、膽汁、月經、汗腺、唾液頭發、指甲等途徑排出。
1.急性或亞急性中毒
其臨床特點為劇烈腹絞痛、貧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腎病、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表現頭暈全身無力、肌肉關節酸痛、不能進食、便秘或腹瀉、肝臟腫大、肝區壓痛、黃疽、血壓升高實驗室檢查:除鉛中毒指標明顯升高外,膽紅質升高、ALT升高;尿中可見紅細胞、白細胞、尿卟膽原陽性;血色素和紅細胞均下降。神經系統檢查,可發現四肢末端呈手套襪子型感覺減退,肌肉萎縮及肌無力。嚴重者發生鉛麻痹,即垂腕、垂足癥;鉛毒性腦病,出現劇烈頭痛、抽搐、譫妄、驚厥、木僵甚至昏迷。個別病人可發生麻痹性腸梗阻。
2.慢性中毒
職業性鉛中毒多為慢性中毒,臨床上有神經、消化、血液等系統的綜合癥狀。
職業防護
1.采用工程技術措施,控制鉛有害因素的擴散
應采用工程技術措施,盡早消除和減輕危害,預防和控制職業性鉛中毒危害,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適當的生產工藝,包括加料、出料包裝等方法,以減少空氣污染,貯存中注意溫、濕度,用低毒物質代替高毒物質;
(2)對粉塵、有毒蒸氣或氣體的操作在密閉情況下進行,輔以局部吸風,有熱毒氣發生時,可采用局部排氣罩,控制職業性鉛有害因素的擴散。
(3)采取遠距離操作、自動化操作,輔以個人防護用品,防止直接接觸。
2.控制職業性鉛有害因素的作用條件
職業有害因素的作用條件是能否引起職業病的決定性前提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觸機會和作用強度(劑量),決定接觸機會的主要因素是接觸時間。因此,在保護職業人群健康時,還應考慮作用條件,能地改善環境措施,嚴格執行衛生標準來達到控制職業性鉛有害因素。
3.控制人的因素
為了預防職業性鉛有害因素對接觸才的危害,應重點加強第一級和第二級預防,以便及早發現受到影響的人。
(1)加強健康監護。健康監護的基本內容包括健康檢查、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康狀況分析和勞動能力鑒定等。
健康檢查包括就業前健康檢查和定期健康檢查。
就業前健康檢查是指對準備從事某種作業人員進行的健康檢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檢查者原業健康狀況和各項基礎數據,要發現職業禁忌癥。對犯有血液病、貧血、神經系統器質性疾患,肝、腎器質性疾患者,不能從事有鉛行業崗位的工作。
健康監護檔案主要包括:①職業史和病史;②家族史(重點是遺傳性疾病史);③基礎健康資料,重點有就業前有關指標的水平;④接觸職業性鉛有害因素及水平;⑤與職業有關的監護項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監護卡應每個工人一份,編號保管。
健康狀況分析中常需計算職業病、工作有關疾病和工傷的發病率、平均發病工齡及病缺勤率等。
(2)加強個人防護。個人防護用具包括呼吸具(防塵防毒用的口罩、面罩)、面盾(防紫外線)、防護服(防酸、堿、高溫)、手套(防振動)、鞋等,應根據危害接觸情況而選用。
(3)食用保健膳食。為增強機體抵抗力,保護受職業危害作用的靶組織、靶器官,應根據接觸職業性鉛有害因素作用性質和特點,適當補充某些特殊需要的營養成分。食物中存在多種成分,具有螯合鉛和抗鉛損傷的作用。苜蓿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有用的營養素,并對身體有解毒作用。成人可試服蘆薈汁,早上喝半杯,睡前喝半杯可柔和腸運動,并協助將金屬從消化道中清除。此外,可補充卵磷脂顆�;蚰z囊、硒和谷胱甘肽等。鐵、鋅、銅、硒、鍺等對鉛的毒性均有一定的拒抗作用。這些營養毒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例如刺梨、沙棘、獼猴桃、海帶、洋蔥和蒜頭等。因此,鉛接觸人群應多攝入水果和蔬菜。每日理想的配餐應包括3~5種以上蔬菜,2~3種以上水果,顏色不要一樣。盡量多吃富含果酸、維生素C及生物黃酮的水果,它們有助于拒抗鉛損傷和去除體內的鉛。
4.加強健康教育
使人們正確認識職業性鉛有害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自覺參與預防,并做好個人衛生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在車間內吸煙、用餐。
5.生產環境監測
生產環境監測是識別、評價職業有害因素有的一個生要依據。其目的是掌握生產環境中職業性鉛危害的性質、種類、強度(濃度)及其時間、空間的分布狀況,為評價職業環境是否符合衛生標準提供依據;為研究接觸水平—反應關系提供基礎資料;鑒定預防措施的效果等。為此,應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監測目的,建立定期監測制度及衛生檔案制度。
6.加強管理,嚴格建設項目的“三同時”制度
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對人的生命安全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投產等環節,要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對可能產生職業性鉛中毒的項目,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在技術、工藝和設備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職業性鉛中毒。
上一篇:黃磷的職業危害與防治
下一篇:毒物和職業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