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為了提高公司總部辦公區域抗卸火災爆炸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減少和降低火災、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和人員傷亡,保障公司總部的安全和工作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消防法規、技術規范和公司《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要求,結合公司辦公區域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火災、爆炸重點部位:
公司總部辦公樓1至5層及與東甌大酒店連體的部分。
三、火災、爆炸重點部位的危險性分析
公司總部辦公樓內設有各部門辦公室、會議室、資料室、檔案室和微機室等,辦公用品可燃物多,辦公設備用電多,辦公、辦事人員集中,且辦公樓內消防器材配備不完善,樓道內未設應急設施,安全通道不暢,若使用辦公設施或日常管理不當,易引起火災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四、火災爆炸應急指揮和配合:
1、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見上圖):
(1)總指揮:×××
全面負責組織公司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
(2)副指揮:×××、×××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成員:×××、×××、×××
a、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人員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
b、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系和對外聯系,負責現場物質的搶救轉移的指揮調度;
c、負責搶險救援物質的供應和運輸工作;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傷亡、中毒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負責搶修和搶救傷亡中毒人員的有關必需品的供應工作;
d、負責公司重要財產物資的搶救、轉移和保護工作。
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修訂和監督實施,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備案;
(2)負責組建應急小分隊及組織應急培訓和演練,并建立應急通信與警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物質;
(3)負責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作,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4)向上級部門、當地政府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的情況,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發出緊急救援請求;
(5)負責事故調查和組織工作,并對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進行總結。
發生事故應急響應期間,由總指揮負責全面指揮、調度各成員進行救援,副指揮負責集中人力、物力,調配救災物質協助救援活動。
3、成立應急義務消防小分隊:
應急義務消防小分隊分為四個專業小組(見下圖)
滅火組:負責現場連接水源或消防備器材撲救火災,負責火災現場及周圍的安全保衛、危險區警戒。
搶救疏散組:負責搶救被困人員及貴重物資,搶險求災按照“先人員,后物資,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進行。在人員集中的場所,要有計劃、有組織的疏散人員,,對現場搶救出的人、財、物進行管理和疏散,預防破壞、哄搶、盜竊等案件的發生。撲救過程中及撲救工作結束后對火災現場加以保護。搶險人員自身要戴齊防護用具,注意自身安全,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后勤保障組:負責火場上器材裝備、供水排水、供電照明、運輸工具、食品衣物等滅火工作所需的各種物資供以保障工作。
醫療救護組:負責火場上各種受傷人員的搶救、醫治、轉移工作,并協助做好防中毒、防中暑等防護工作。
應急小分隊應事先做好分工,在應急期間應通力配合,聽從隊長及各組組長的調度,共同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五、應急物質的準備
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如有問題及時處理。
2、檢查制度:每月由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結合實際情況檢查消防控制措施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室內消防栓:共個(辦公樓1至5層每層個)。
4、水泵接合器2個,分設于樓外南北兩側。
5、干粉4公斤ABC滅火器:共具。分布在辦公樓1至5層的。適用于撲救固體類、油氣類、電氣類初起火災。
6、兩公斤1211滅火器:共具。分布在1至5層的。適用于撲救油類、精密儀器設備、電器、圖書、檔案等貴重物品的初起火災。
7、辦公樓1至5層和共設應急照明燈個,分布在每層中間及拐角處。用于應急期間疏散、逃生照明。
8、辦公樓各層均設置逃生路線和方向指示標記,安全門和安全通道應設置明顯標記并始終保持暢通。(附:消防平面布置圖)
六、信息溝通與聯絡
1、內部報警聯絡
事故發生時當事者或最初發現人應及時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指揮人員或其它人員或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報警。報警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聯絡。
2、外部報警聯絡
事故發生時,當事人或應急指揮小組成員應及時向市消防、急救中心等相關部門報警,說明出事地點、位置、事故起因和規模等因素。報警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聯絡。
甌海消防支隊:119(離本公司距離約公里)
急救中心:120(離本公司距離約公里)
鄰近醫院:(電話號碼)(離公司辦公樓距離約公里,接警后最快到達時間:)
七、培訓與演練
按公司《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和《人力資源控制程序》要求執行,培訓和演練的目地是使相關人員掌握必需的急救知識,了解辦樓內各電氣、消防設備的性質、位置和操作使用方法等,做到遇事不亂,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每年組織一次模擬救援訓練演習。
八、現場的疏散措施
1、人員的安全疏散
(1)所有搶險人員應堅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則。
(2)樓內所有人員應按所在房間和各樓道內的逃生標識進行逃離。
(3)應急搶險小分隊應啟動電鈴報警信號(夜間可采用敲鐘、大聲呼喊等方式)通知起火區域內的工作人員、住宿值班人員進行疏散。
2、人員的自救
(1)火災時,在場人員有煙氣中毒、窒息以及被熱輻射、熱氣流燒傷的危險。因此,發生火災后,首先要了解火場有無被困人員及其被困地點和搶救的通道,以便采取措施進行疏散和營救。
(2)疏散時,若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時,用“跟著我”的喊話或前后扯著衣襟的方法撤至室外安全地帶。若被濃煙圍困時,可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區的方法。如有條件,可用濕毛巾等物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等,以便迅速撤出煙霧區。
(3)樓房的下層著火時,樓上人員不要驚惶失措,應根據情況采取正確的自救措施。火災時人身著火應盡快脫掉衣帽也可就地打滾把身上火焰壓滅,切記不能奔跑。
3、物質的疏散
(1)物資疏散要掌握“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先疏散那些可能擴大火勢有爆炸危險的物資。
(2)疏散性質重要、價值昂貴的物資。如檔案資料、高級儀器、設備等。
(3)疏散出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并派人看護。
九、善后處理
1、緊急事故結束后,事故發生部門應在24小時內填寫《應急準備響應報告書》,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經過、原因、受損失狀況和處理情況等詳細匯報。
2、緊急事故處理后董事長組織由總經理、安全部等有關人員等組成的事故評審小組對本次事故應急響應效果和能力進行總結,對原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必要時予以修改,
3、緊急事故處理后公司應制定事故預防措施并進行檢查、監督和改進。
本公司是以生產液氨為主的化工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復雜,設備眾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生產過程連續性的特點。
液氨的理化性質:
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液氨是N2H2高溫高壓合成NH3,它是一種無色液體,當壓力減低時,則有氨氣化而逸出,同時吸收大量的熱量。氣氨為無色氣體,有強烈的特異刺激性臭味,有毒,人體接觸氣氨易引起口、眼、鼻粘膜水腫,吸入氣氨易引起肺水腫。水溶液呈堿性。
液氨的爆炸范圍:
空氣中氨蒸汽濃度達15.7~27.4%時,遇到火星會引起燃燒爆炸。
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目的
山東茌平信祥化工有限公司為保證企業職工生命財產的安全,避免或者減少社會影響和損失,防止突發性重大事故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制定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平時根據預案的內容進行演練,遇有突發事故發生后,按本預案的內容執行,將事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2.范圍
生產區設液氨儲罐8個,最大總容量300噸,根據本公司生產、使用、貯存化學危險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及可能引起化學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3個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1號目標:老Ф600合成系統北側兩個臥式液氨貯槽(各容量13噸)
2號目標:生產區北部二門以北東側臥式液氨貯槽6個(其中兩個各容量27噸),計劃新增4個貯槽,每個槽容量60噸。
3號目標:液氨充裝點設在生產區最北側。
NH3(氣、液)發生事故部位,可能波及的范圍
目標、毒物名稱、級別、波及范圍
一般事故、重大事故
1號目標NH3(液)IV生產區車間周邊界區
2號目標NH3(液)IV生產區周邊界區
3號目標NH3(液)IV生產區周邊界區
3.職責權限
3.1、指揮機構:
公司成立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企業法人代表(董事長)、各副總經理及生產、安全、設備、技術、保衛等部門領導組成。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辦公室設在(安全科),辦公室主任楊玉松兼。日常工作由安全科兼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即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經理任總指揮,有關副總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室。
注:若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不在公司時,由調度主任和安全科長臨時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3.2、職責
3.2.1.指揮領導小組:
(1)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
(2)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3.2.2.指揮部:
(1)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3.2.3.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公司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指揮部成員:
安全科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保衛科長: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調度主任:(1)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2)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3)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的洗消、監測工作;(4)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設備科長: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
衛生所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申請、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辦公室主任: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經營科長: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車隊隊長:負責調度車輛、運送應急救援物品。
環保科長: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3.2.4.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救援隊伍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公司各類化學事故的救援及處置。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見《公司應急救援隊伍成員名單》(見附件)
4.NH3(氣、液)化學事故的處置
我公司生產過程中有可能產生NH3(氣、液)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如前所述1#2#3#目標,其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范圍也不一樣。事故起因也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物料不純等原因。
NH3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由安全報警系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NH3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氨系統的大量泄漏而發生重大事故、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
毒物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范圍:無風向XX米左右,順風向波及XX米。當發生NH3泄露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
1、最早發現者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安全科報警,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2、調度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車間,要求查明NH3外泄部位(裝置)和原因,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