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況:
氯乙烯車間位于公司的南部,東部為氯堿車間,西部為乙炔車間。東西間100米,南北間100米。人員構成:管理人員:4人;工人62人;日勤為:2人;倒班:60人。最高氣溫:37.6,最高氣溫:37.6,平均氣溫16.5---18,平均風速為0.5---2.0米/秒
2、生產裝置規模
投產時間:2004年9月, 生產能力:4萬噸/年PVC
3、主要工藝技術及生產設備
3.1工藝技術簡述
該車間氯乙烯的生產采用的是電石乙炔法:用電石發生的乙炔氣和用氫氣、氯氣合成的氯化氫氣,在氯化汞觸媒的作用下合成氯乙烯單體,經加壓精餾提純后供PVC車間使用。
3.2工藝流程特點
該工藝技術成熟,流程簡單,但是成本較高,有待于向石油乙烯法轉換,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
3.3主要工藝設備
氯乙烯生產過和中,主要有流體的輸送、吸收、精餾、傳熱等化工單元過程,主要設備有各種泵、反應器、壓縮機、塔、爐、換熱器等,具體設備如下:
合成爐4臺,塊式石墨冷凝器4臺,混合器1臺,酸霧捕集器2臺,轉化器24臺,泡沫水洗塔2臺,氯乙炔氣柜1個,壓縮機3臺,尾氣冷凝器2臺,全凝器2臺,粗VC貯槽1個,低沸點塔1臺,高沸點塔1臺,,精單體槽2臺。
4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4.1主要原料、中間產品、產品的數量、理化性質及危險、危害特性見表一、表二
表一 主要原料、中間產品、產品的數量
序號 物料名稱 分子式 介質代號 規格 數量萬噸/年 主要存在工序 備注
1 氫氣 H2 ≥98% O2≤0.4% 0.064 合成 原料
2 氯氣 Cl2 Cl ≥88% 4.48 合成 原料
3 氯化氫 HCl 90~95%游離氯≤0.02% 2.336 合成、轉化 中間產品
4 乙炔 C2H2 ≥98%不含S、P 1.664 轉化 原料
5 氯乙烯 C2H3CL VCM ≥99.9%% 4 轉化、加壓、壓縮機 產品
6 氯化汞 HgCL2 含汞量10~12% 0.006 轉化 催化劑
表二 主要原料、中間產品、產品的理化及危險危害性:(見附表)
物質名稱 物態 閃點℃ 燃點℃ 沸點℃ 熔點℃ 危害性 爆炸極限% 燃爆性 火災危險分類 最高允許濃度mn/m3 毒物分類 危害性分類
氫氣 氣態 <-50 400 -252.8 -259.2 在很高的濃度時,由于正常氧分壓的降低造成窒息,在很高的分壓下,可出麻醉作用. 4.1-74.1 易燃易爆 甲 第2.1類易燃氣體
氯氣 氣 / / -34 -101 對眼和呼吸粘膜有刺激作用 / 助燃易爆 乙 1 II級
第2.3類有毒氣體
氯化氫 氣 / / -85.0 -114.2 對眼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 不燃 / 15 第2.2類有毒氣體
乙炔氣 氣 <-50 305 -83.8 -81 具有弱麻醉作用 2.1-80 易燃易爆 乙 IV級
第2.1類易燃氣體
氯乙烯 氣 -78 415 -13.4 -159.8 對人體有麻醉作用 3.6-31.0 易燃易爆 甲A 30 II級
第2.1類易燃氣體
氯化汞 固 無意義 無意義 302 276 可使含疏基的酶喪失活性,失去功能,還能與氨基、羧酸、基以及細胞膜內的磷酸基結合,引起相應損害。 無意義 無意義 0.1 III級
第6.1類毒害品
4.2主要危害因素
由表一、表二、GB505160-99《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44-85《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析》、GB13690-92《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可知,乙炔,氯乙烯、氫氣是甲類易燃氣體,氯氣、氨氣有強烈刺激作用,且許多生產單位為高溫作業,由此可見,本裝置的主要危險因素是一火災爆炸事故,主要有害因素是中毒事故。
5事故危險源
氯乙烯車間的惡性事故,以單體流失,空間爆炸,混合脫水游離氯、乙炔混合爆炸為主要方面。由于單體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爆炸場所也不一致,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表三 危險生產單元
序號 生產單元名稱 危險特性
1 精單體貯槽 單體貯槽本體裂縫、下料管、送料管、放水管液位計及相應閥門損壞、造成單體外溢,遇明火,著火、爆炸。
2 轉化崗位 氯化氫中含游離氯在混合器中與乙炔相遇發生爆炸。
3 壓縮機崗位 壓縮機入口抽負壓或因壓力過**蘭口墊老化泄漏及機器本身出現異常造成單體噴出,遇明火發生著火爆炸。
4 加壓崗位 精餾中間槽放水時,放出單體排入地溝,遇明火發生著火爆炸。
6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預案:
6.1事故報警措施
當發生火災、危險化學品泄漏或火災事 時,現場當班人員應視事故性質(危險品外泄、火災、爆炸)類別,及時向車間主任或當班值長、調度報告,并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檢查事故發生的部位,聯系生產有關單位進行通告。
報警人員在報警時應講清事故的單位、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事故的性質、化學品名稱和泄漏及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聯系電話等。
6.2事故緊急疏散措施
事故發生后,視氯乙烯、氯氣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的泄漏擴散的具體情況,及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范圍,應立即組織人員在周邊設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嚴禁各種機動車輛及非消防應急處理人員進入警戒區內,設專人把守警戒,在事故現場內嚴禁各類火花產生,所有轉動機器設備維持原狀,以免在開關時產生火花。
由有經驗人員帶領緊急向外撤離無關人員,必要時佩帶好防護用品,撤離時應注意向上風口轉移,不要在低洼處長時間停留,并認真清點人數,以免遺漏中毒人員在事故現場。
6.3現場急救措施
在事故現場泄漏的化學品(VC、氨、氯等)對人體可能造成各種傷害,如中毒、窒息、凍傷、灼傷、燒傷等,需立即進行急救,不能延誤,以免造成更大更多的傷亡,搶救時應視傷害類型和程度的不同采取具體不同的救護措施。
迅速將傷患者脫離事故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中毒、窒息、休克、昏厥人員立即進行輸氧或人工呼吸。
皮膚燒、凍傷者,立即脫去被毒害化學品污染衣著,用大量清水沖洗(注意起泡的皮膚不要弄破)后,再進行救護。
口服者,根據物質性質不同對癥處理。
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溫熱水浸泡,使其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明,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名稱 中毒癥狀 急救措施
乙炔 接觸10-20%乙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癥狀,吸入高濃度乙炔初期興奮、多語、哭笑不安,后眩暈、頭痛、惡心和嘔吐,共濟失調、嗜睡,嚴重者昏迷、瞳孔對光反應消失,脈弱而不齊,停止吸入,癥狀可迅速消失。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氯乙烯 輕度中毒:出現眩暈
胸悶、嗜睡、步態蹣跚等。
嚴重中毒: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狀,甚至造成死亡。
皮膚接觸氯乙烯液體,可出現紅斑、水腫壞死。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10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中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術,就醫。
氯氣 輕者:眼紅、流淚、咳嗽。
中度者:胸痛、頭痛、惡心、較重于干咳,呼吸及脈搏增快,可有輕度紫紺等。
重者:可發生昏迷和休克甚至窒息死亡。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按酸灼傷處理。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睛,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通暢,呼吸困難給輸氧,給予2-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
氯化汞 頭痛、頭暈、乏力,失眠、多夢、口腔炎、發熱等全身癥狀,病人可有食欲不振、惡心、腹痛、腹瀉等,部分患者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睛,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催吐,就醫.
氯化氫 出現頭痛、頭昏、惡心、眼痛、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有的有咳血。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睛用流動清沖洗10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給予2-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
鹽酸 接觸其蒸汽或煙霧,引起眼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鼻血、齒齦、出血、氣管炎、刺激皮膚發生皮炎,誤服食可引起消化道灼傷等。 皮膚接觸: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和吸入:氯化氫。
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給飲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醫.
6.4泄漏控制措施:
當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時,當班人員應迅速查明泄漏部位,并判斷泄漏原因,
有關人員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檢修處理,當本單元無能力解決時應馬上通知公司應急指揮部門,救援處理,視泄漏程度物質和地點的不同應采取具體的控制措施。
6.4.1精單體貯槽出、入料管、放水管、液位計相關的閥門損壞或凍裂造成單體大量外泄時,首先立即停止向泄漏的精單體貯槽內入料,并關閉與該槽相連的所有閥門,如有空槽則通過相關料管進行倒料,同時打開通往VC氣柜閥門進行回收,通知壓縮機崗位增開壓縮機注意VC氣柜高度,對精單體貯槽泄漏處用沙、石、水等物質進覆蓋封堵,減少泄漏量。
6.4.2當VC氣柜超高造成單體外泄時,立即通知轉化崗位、值班長、調度等生產有關單位聯系降量,通知壓縮機崗位增開壓縮機,如壓縮機能力不夠,則聯系有關單位進行緊急停車,待氣柜高度下來時,查明氣柜超高原因后,方可提量、開車。
6.4.3氯氣泄漏時,可用氨水噴霧方式進行系統查漏,查出漏點后檢修人員配帶好防毒面具,站在上風口處進行處理,如泄漏量較大,聯系氯堿單位停送,關閉氯氣閥,做降量或停車處理,待斷決氣源及現場氯氣散盡后,組織檢修人員進入現場檢修。
6.4.4當單體壓縮機出現故障造成大量單體外泄時,應立即停機,迅速關閉出、入口閥,
6.5火災控制措施:
氯乙烯生產所用原料及產品多數屬于易燃易爆性質物質,在生產中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因素也較多,因此做好“預防為主,消防結合”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如減少現場生產設備的化學有毒、有害的物質的泄漏點,嚴格執行現場動火作業檢修和審批制度,及各位崗配備好足夠的消防器材等措施,如發生火災事故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好不同的措施進行撲救。
6.5.1轉化混合防爆膜炸引起火災時,首先轉化操作人員進行必要的緊急停車、報警、匯報的同時,應立即關閉乙炔自動切斷閥,關閉乙炔自控閥,通知乙炔車間停送乙炔氣體,壓縮機崗位停機,氯化氫崗位繼續單通高純度氯化氫氣體,待滅火后排空,往轉化器系統內排N2。
6.5.2氫氣管線因泄漏著火時,滅爐緊急停車,通知H2站停送H2,排N2置換后檢修處理。
6.5.3乙炔管線因泄漏著火時,緊急停車,關閉乙炔電動閥、自控閥、截止閥,通知乙炔車間停送乙炔,并從乙炔車間往回返N2進行清掃外管線,從轉化旋風分離器處排出,待滅火后分析合格進行檢修處理。
在處理火災事故過和中應做到早發現、早救災的原則,當火災處于初始期時,可關閉可燃物料與火災現場的管道閥門,用可移動的滅火器材消滅火源,對周圍設備用冷水進降溫保護措施,如火災較大時,應立即報警通知消防專業人員撲救,在滅火后要專人負責對火災現場進行徹底檢查,消除余火。
6.6事故后搶修措施:
事故發生后,車間救援組織機構成員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認真檢查,制定搶修方案,當確認無再次發生危險后組織專業檢修人員進搶修,盡快恢復生產,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點。
7事故調查措施:
首先確認事故的類型,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調查,直到找出事故原因,事故的責任人、事故的直、間接損失價值,并制定出相關的整改措施后,整理上報上級部門,事后組織車間職工對事故教訓進行安全教育。
8防止發生事故的預防措施:
8.1安全組織機構:
車間級安全組織機構: 組長:主任
副組長:生產副主任
成員:車間安全員 各班長
8.2嚴格貫徹落實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公司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制,并定期組織學習安全生產的有關知識.以公司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為準則,去指揮執行生產工作,并組織各級人員學習、偉達和落實。定期組織職工進行崗位安全操作培訓,嚴格檢查各崗工藝安全指標的完成情況。在易發生事故的主要崗位開展安全無事故競賽活動,提高促進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8.3嚴格控制工藝指標(安全控制指標)
可能發生事故名稱 有關的生產單元(設備) 重點安全控制指標
混合脫水系統爆炸 混合器、石墨冷凝器 混合器溫度≤50℃HCL純度90-95%游離氯含量<0.02%
VC氣柜抽癟或跑氣 VC氣柜 氣柜高15-85%
VC貯槽安全閥 粗VC貯槽 壓力≤0.7MPa
起跳泄漏 精VC貯槽 壓力≤0.2MPa 液位≤85%
壓縮機系統爆炸 VC壓縮機 入口必須正壓
8.4制定預案進行培訓演練:
首先由車間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所屬生產轄區內易發生為災、爆炸、泄漏事故的工序和崗位制定出防范預案,利用“周一安全活動”時間組織廣大職工對預案進行學習、教育,使現場操作職工掌握本崗位易發生事故的原因,及正確處理的方法,培養提高職工的應急能力,遇事不慌亂,正確、及時的把事故處理在初始段,使損失降低到最小范圍。
8.5應急救援系統:
建立(車間)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指揮:主任
副指揮:副主任
成員:安全員
各班長
8.6救援組織機構人員的職責
指揮:負責對突發事故搶險工作的指揮
副指揮:(生產)負責對事故處理及開停車的具體工作的布暑
負責對事故設備搶修的具體工作的布暑
成員:直接參與事故搶修的具體工作。
下一篇:車間安全生產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