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
杜絕瀝青中毒,避免造成人員傷害。
二、指標
施工人員無瀝青中毒,控制率為100%。
三、控制措施
1、瀝青操作人員均應進行體檢。凡患有結膜炎、皮膚病及對瀝青過敏反應者,不應從事瀝青作業。
2、從事瀝青作業人員,皮膚外露部分均須涂抹防護藥膏,工地上應配急救醫藥箱。
3、瀝青操作工的工作服及防護用品,應集中存放,嚴禁穿戴回家和進入集體宿舍。
4、瀝青的加熱及混合料拌制,宜設在人員較少、場地空曠的地段,產量較大的拌和設備,有條件的應增設防塵設施。
5、塊狀瀝青搬運一般宜在夜間和陰天進行,尤其應避免炎熱季節,搬運時宜采用小型機械裝卸,不宜用手直接提運。
6、用泵抽送熱瀝青進出油罐時,工作人員應避讓,當浮標指標達到允許最大容量時,要及時停止注入,滿載運行時,遇有彎道、下坡時要提前減速,避免緊急制動,油罐裝載不滿時要始終保持中速行駛。
7、加熱爐使用前必須進行耐壓試驗,水壓力應不低于額定工作壓力的二倍。
8、對加熱爐及設備應作全面檢查,各種儀表應齊全完好。泵、閥門、循環系統和安全附件應符合技術要求,超壓、超溫報警系統應靈敏可靠。
9、必須經常檢查循環系統有無滲漏、振動和異聲,定期檢查膨脹箱的液面是否超過規定,自控系統的靈敏性和可靠性是否符合要求,并應定期清除爐管及除塵器的積灰。
10、操作人員應注意瀝青突然噴出,如發現瀝青從桶的砂眼中噴出,應在桶外的側面鏟以濕泥涂封,不得用手直接涂封。
11、灑鋪車(機)工作地段應有專人警戒。施工現場的障礙物應清除干凈,灑油時作業范圍內不得有人,施工現場嚴禁使用明火,駕駛員與機上工作人員應密切配合,操作人員應注意自身的安全。作業時在噴灑瀝青方向10米以內不得有人停留。
12、凡從事瀝青作業的人員,必須嚴格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時必須佩戴好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并有監護人監護,增強自我保護和環境意識。
13、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
四、應急措施
1、成立應急領導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配設應急搶救車輛及物資
指揮車:
輸送救護車:面包車2輛
配備適量防毒面罩(過濾式呼吸器)、棉面工作服、防護手套、膠帶、棉沙、醫藥箱
3、從事瀝青作業人員,必須穿戴所配備的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皮膚直接接觸。
4、配備相應的洗刷用品、毛巾、肥皂、洗滌劑等。
5、對從事接觸瀝青的人員,定期進行體檢,每年兩次,即時了解情況,防止職業病發生。
6、與當地人民醫院建立醫療網絡,保證搶救急時到位。
7、建立臨時救急小組,配務相應的急藥藥物。
五、應急響應
1、一旦發生意外事件,24小時值班電話()值勤班人員應寫上報告應急領導組,同時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源。
2、領導組馬上組織人員施救,迅速設置警戒線,組織疏散人員有序撤離現場,搶險時著裝相應的保護用品,防止人員中毒、煬燙。
3、領導組在組織搶救的同時,求助當地機關政府部門協助搶險。
4、如有人員傷害、燙傷及中毒及時護送醫院搶救,急救電話()。
5、對泄漏蕩然區域進行認真的、仔細的消毒作業,經當地有關部門監測合格后,方可撤離警戒人員和恢復作業。
6、對事故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總結、評估和處理。
六、資金投入
1、勞動保護用品,金額500元。
2、防泄漏應急物資,金額1000元。
3、搶救醫藥,金額500元。
七、職責和權限
1、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檢查監促做好重大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多項準備工作。
2、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組建急救隊,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項目經理負責資金的落實和預案的監督實施。
4、財務部長負責預案資金落實到位。
5、常務副經理負責指揮應急救援的具體工作。
6、材料部長按規定要求負責采購。
7、機務部長負責搶險車輛的完好使用率,協助項目經理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和對外聯系。
8、安全員負責日常監督、檢查和所備物資的完好使用率,協助項目經理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9、辦公室主任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素養、受傷人員分類搶救護城河送轉院工作和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八、實施控制階段
整個項目工程始末、從起始到工地轉移
上一篇:主機設備(立磨)應急預案
下一篇:油庫、油罐泄露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