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及《重慶市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條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為更好保護環境,防止重大污染等突發事故,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對群眾生命和財產造成損失,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基本概況
我廠以光氣、純苯為主要原料,生產光氣衍生物系列產品、芳胺類產品及高分子聚合物系列產品的大二型國有化工企業。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有含酚廢水、含苯廢水、苯胺廢水、硝基苯廢水、設備洗滌廢水等,同時也有少量工業尾氣(主要是HCl氣體和極少量光氣)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
二、周圍環境概況
我廠原是一個“三線”軍工配套企業,位于距長壽區城東南12.5公里黃桷巖。工廠周圍群山環抱,林木蔥綠,唯有數條峽溝與外界相通。工廠占地約0.6平方公里,現有職工1150人,家屬區常住人口約3000人左右。工廠水環境影響通過一條河溝與外界(龍溪河)相連,流域內下游10公里無飲水源。
三、主要污染物種類及現有的處理辦法
(一)含苯廢水
我廠一車間、二車間在生產二苯甲酮過程中,有三種廢水產生,即含苯廢水、鹽酸廢水、AlCl3水溶液。對于含苯廢水,由于苯難溶水,且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連續分離器分離回收純苯,剩余廢水則采用閉路循環,做到含苯廢水零排放。鹽酸廢水和AlCl3水溶液則通過各自的回收裝置提純生產副產鹽酸和AlCl3水溶液出售,做到綜合利用,廢物資源化。
(二)含酚廢水
我廠二車間、四車間在生產二苯酯和聚碳酸酯過程中,有含酚廢水產生。廢水分熱洗廢水和冷洗廢水。熱洗廢水酚含量高,我廠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把熱洗水全部用泵打回生產系統配料,最大限度回收苯酚,母液氯化鈉溶液資源化利用,冷洗則排入污水處理車間作生化處理。
(三)苯胺廢水
我廠在使用硝基苯作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通過加氫還原,制成苯胺產品,同時反應結果也產生極少量苯胺廢水。由于苯胺比重與水比重接近,自然分層難以把苯胺分離出來,我廠采用填料塔加熱方式,讓廢水在填料塔內共沸,回收苯胺,剩余廢水(濃度約500PPm)進入污水處理車間生化處理。
(四)硝基苯廢水
我廠使用純苯作原料,在濃硫酸作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與濃硝酸硝化反應,制成硝基苯中間品(也可作為產品),同時反應過程也產生少量硝基苯廢水(2噸/小時)。我廠也采用廢水通過填料塔加熱共沸方式回收硝基苯,剩余廢水進入污水處理車間作生化處理。
(五)廢氣類
1.HCl氣體:我廠使用光氣作原料,生產系列光氣衍生物,光氣如與水反應,則生成有HCl氣體。我廠2003年在市環保局大力支持下,建立起多級回收裝置,制成副產鹽酸出售,既解決了老污染問題,同時也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2.工業尾氣(含極少量光氣):
我廠使用光氣作為原料,生產系列光氣衍生物過程中,未反應完的剩余光氣通過負壓系統一部分進入破壞塔,塔內裝有7501催化劑實施催化破壞產生鹽酸廢水(濃度極低無回收價值)進入污水車間,用瓜米石中和處理。微量尾氣則進入大排風系統,采用煙道內多點噴氨技術作無害化處理后,經60米高煙囪排放。
(六)固體廢棄物類
1.煤渣:我廠使用聯苯鍋爐用乙精煤為燃料,為全廠供熱能。煤渣部分已綜合利用,使用領域為制磚、高速路墊層等行業。
2.各類蒸餾焦油(副產瀝青),我廠使用蒸餾系統的崗位,產生有蒸餾焦油。我廠采用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清潔生產技術,在源頭消除污染,作無害化處理,制成屋面涂料或公路瀝青供本廠使用。
3.其他殘渣,不能綜合利用部分,作好“三防”措施封存,交有資質單位處理。
四、污水處理車間
我廠通過整體清潔生產技術回收資源,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量,為末端治理達標排放提供了空間。我廠于67年與廠同時開工建設了一套生化處理裝置,形成了日處理400噸含酚廢水能力。我廠又于89年、99年、2001年、2003年,在市環保局大力支持下,先后建設完善了各生產車間回收系統、污水處理場擴能系統、廢水深化處理系統、綜合利用系統等,使廢水處理能力躍升到1200噸/日。我廠通過廢水回用技術,每天實際排放廢水約400噸。污水處理車間工藝流程圖(見附件2)。
五、防治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基于以人為本理念,抓住河溝管理這個“牛鼻子”,可有效防止我廠設備管道老化破損或突發性安全事故造成的污染事故。
(一)抓好日常管理
1.各單位嚴守工藝規程,搞好設備管理,推行5S管理模式,消滅或減少跑冒滴漏,從源頭上堵截各種污染物。
2.規整各單位排污口,實現清污分流,從源頭控制或消除污染
⑴嚴格執行各產品的廢水流程,除允許產生含酚廢水、苯胺廢水、硝基苯廢水、經廠批準開發的新化學品外,原則上不再允許產生其他廢水。
⑵允許產生的廢水經各車間回收裝置處理后,用專用管道排入污水處理車間處理,達標后排放。
(二)各單位搞好溢流堰及水封井的管理(搞好第一級應急設備的功能)。定時定人巡查,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及時處理。
(三)河溝日常管理
1.2#廠門、3#廠門門衛及環保處鋁鹽工段職工每小時一次對河溝進行日常,并作好記錄(記錄內容為顏色、氣味等),如有異常情況向環保處、生產處通報。
2.環保處下設的環境監測站實行24小時不間斷觀察,每4小時分析一次,并每天至少做3個監測樣,監測結果報生產處、環保處,環保處根據監測結果判斷河溝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3.為防止突發性事故發生,在河溝廠內段設有四道應急圍堰和廠區處三道臨時圍堰。通過日常管理,將可能發生的大流量污染物,攔截在數道圍堰中,確實做到萬無一失。
河溝處于正常狀態,則按以下操作要點操作:
第一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關閉調節閥1#,讓水位保持在離壩頂1米水位左右,目的在于保持庫容,應對環保風險。
⑵每小時巡查撥鐘一次,清除雜物,有記錄。
⑶每周六早上8∶00,打開調節閥,排沙2小時,有記錄。
第二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關閉調節閥2#,讓水從3#調節閥流出,目的在于沉降比水重的物質,同時又保證足夠的庫容,應對環保風險。
⑵每小時巡查撥鐘一次,清除雜物,有記錄。
⑶每周六早上8∶00,打開2#調節閥,排沙2小時,有記錄。
⑷維護保養應急事故泵1#。
第三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調節4#閥,讓水位保持在規定范圍,目的在于截留漂浮物。
⑵每小時巡查撥鐘一次,清除雜物,有記錄。
⑶每周六早上8∶00時,打開4#閥,排沙2小時,有記錄。
⑷維護保養事故泵2#。
第四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調節5#閥,讓河溝水處于庫容1/3狀態,目的在于保持庫容。
⑵利用早上8點鐘啟動生活水泵之機,清理河道雜物。
⑶維護保養事故泵3#。
4.環保處督查。建立24小時督查機制,深入現場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廠綜合執法檢查(安全、工藝、能計、勞動)增加環保觀察內容。
(四)若車間處理不當或處理失效,造成污染物大量流入河溝,環保處一方面通知廠調度指揮中心,車間必須立即通知環保處和廠調度指揮中心,調節上游來水,減少水源;另一方面,環保處則按以下操作要點操作:
第一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關閉1#調節閥,阻擋來水,為下游應急處理提供時間、空間。
⑵觀察來水,作監測分析。
⑶經分析若發現來水仍有問題,開關1#調節閥,分批次下放來水進入后續處理工序。
第二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當污染物比重小于1,且不溶于水(如純苯、機油)等,發現第二級圍堰大量出現時,調節2#閥,用圍欄收集,盡量把水放走。然后用應急事故處理泵抽去污染物裝桶、罐。
⑵當污染物比重大于1,且難溶于水(如硝基苯等)大量進入第二級圍堰時,繼續關閉2#調節閥,讓上層水通過3#調節閥流到三級圍堰,留住污染物在第二級圍堰,用應急事故泵抽污染物裝桶或罐。
⑶當污染物溶于水且屬于有機物(如甲醇、乙醇等):a.如含量大,可繼續關閉閥門,迅速用泵抽至污水工段專用儲水池;b.如含量小,可放入三級圍堰用泵打入污水池處理;c.如污染物為酸、堿等,可直接在第二級圍堰加堿、酸進行中和處理。
第三級圍堰操作要點
⑴第二級圍堰處理前,或處理過程中仍有大量污染物進入第三級圍堰時,仍按上一級圍堰處理辦法進行處理。
⑵有少量污染物進入第二級圍堰時:a.如仍超標,不能排放,可關閉4#閥,用事故泵把污染水打入專用儲水池;b.如污染物較輕,未超標,可按正常操作調節,盡量保持低水位。
第四級圍堰始終作為第二、三級圍堰的事故堰、備用堰方案來管理,確保超標污染物不得從此處流出。
(五)為防止廠屬區域內四級圍堰應急處理失效,可在廠屬區域外快速堆徹三道沙包圍堰,把污染物攔住,用消防車吸水頭把水抽回污水處理場處理。第一道設在長風村面房橋頭,第二道設在長風道班橋頭,第三道設在泥巴橋(盤巖洞)。
(六)環保處日常備有一條20M長的防污圍欄,同時廠物管區備有四條各20M長的防污圍欄。在啟用圍堰攔污的同時,也用防污圍欄阻截污染物,以便于集中回收。
(七)企業內有10個原車載罐(10m3/個),當污染事故發生時,迅速運至各圍堰旁,以便裝載回收污染物。
(八)環保處備有二臺潛水泵,二臺自吸泵,用于回收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