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了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規范我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企業和社會的財產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本應急預案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制定,現予以批準發布,自2007年7月20日起實施。自應急預案實施之日起,要求全體員工必須認真學習,準確理解其內容,掌握處理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提高應對意外事故的能力,在應急工作中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當機立斷,自救為主、外援為輔”的原則。
總則
1、編制目的
為了規范我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企業和社會的財產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映、當機立斷、自主為主、外援為輔”的原則,根據我單位實際情況,按照安全生產行業標準AQ/T9002—200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的具體規定,特制定《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理》(國務院令第334號)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
《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編寫規定》(GB16483—2000)
《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01年版)
《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92)
《常用化學危險品儲存通則》(GB15603—1995)
《易燃易爆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17914—1999)
《毒害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17916—1999)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4.事故應急預案體系
本單位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框圖如下:
應 急 體 系
組織體制 運作機制 法制基礎 保障系統
應急救援 統一指揮 國家有關的 信息通信
領導小組 法律、法規、 物資裝備
標準、規范 人力資源
應急指揮 分級響應
救援隊伍 全員動員 經費財務
5.應急工作原則
應急工作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當機立斷,自救為主、外援為輔”的原則。
單位危險性分析
1、單位概況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是由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北京玻璃集團與北京六零八廠共同投資組建的,主營現代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材料——高技術石英硅材料及制品,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企業。
2、險源與風險分析
危險源來自于氫、氧、乙炔氣露天氣站。其風險分析主要有氣體泄露、火災(爆炸)兩大類,主要原因為人為操作失誤和設備缺陷。
3 、危險化學品的最大儲存量
序號 |
設備名稱 |
規格型號 |
臺數 |
1 |
氫氣集裝格 |
|
6 |
2 |
乙炔氣瓶 |
|
6 |
3 |
氧氣罐 |
低溫液體貯罐 |
1 |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應急組織體系
為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我公司成立了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指揮我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領導小組組成人員:
總指揮:王春玲
副總指揮:張錦
成員:高洪占、宗向榮、張曉風、張智勇、賀濤
應急組織機構圖如下:
總指揮:
副總指揮:
物資 搶險 通信 現場 綜合
供應組 救援組 聯絡組 救護組 事物組
2、指揮機構及職責
(1)總指揮
總指揮由王春玲擔任,具體職責如下:
a.組織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b.批準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c.負責應急人員、資源配備,應急隊伍的調動;
d.指揮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e.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f.明確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g.危險化學品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h.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i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j.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2)副總指揮
副總指揮由張錦擔任,具體職責如下:
a.協助總指揮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
b.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事故情況通報、事故善后工作;
c.負責協調發生事故時生產系統的開、停工運轉工作;
d.必要時代表指揮機構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3)各救援小組職責
1)物資供應組:由高洪占負責,成員包括張雪、黃濤、康星輝,其主要職責如下:
a.根據危險事故隱患發生的位置、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情況及可能出現的后果,為這些位置配置合適數量的消防器材和救援物資;
b.定期檢查救援物資配備和消防器材有效性的情況、擺放合理性情況,作詳實的記錄,并及時更換過期或無效的救援物資;
c.緊急事故發生時,能及時有效地就近調用救援物資和消防器材,降低事故造成的災害程度;
緊急事故后,及時調查消防器材和救援物資的毀損情況,寫調查報告,并盡快配置消防器材和救援物資。
2).通訊聯絡組:由宗向榮負責,成員包括劉旭陽、劉月新、魯娜,具體職責如下:
a.負責單位內部應急救援人員的聯絡工作;
b.應急救援人員聯系方式改變時,及時通知相關人員;
c.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絡工作;
d.具體負責有關信息的對內、對外發布工作。
3).搶險救援組:由張曉風負責,成員包括伊林、余建勇、李文彥,具體職責如下:
a.針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定期組織學習和演練;
b.定期對本單位的主要危險部位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c.發生事故時,負責現場搶險救援工作,積極有效地搶救危險區域內的人員和物資等;
d.配合外部救援力量進行救援工作,將事故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4)現場救護組:由張智勇負責,成員包括白鳳茹、梁婷婷,
具體職責如下:
a.定期組織緊急救護的學習和演練;
b.發生事故時,對受傷人員作緊急救護處理,并協助醫護人員將受傷人員轉至醫院治療。
5)綜合事物組:由賀濤負責,成員包括趙春萍、李蘭拴、李增祥,
具體職責如下:
a.協調現場秩序,保證搶險救援工作有序進行;
b.緊急疏散周邊無關人員,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c.負責危險區域的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出入危險區域;
d.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的洗消工作;
a.負責事故現場有害物質的回收工作;
b.負責事故現場的恢復工作;
c.負責搶險救援的其他有關工作。
預警與預防
1、危險源監控
為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監控,工作人員、值班人員要采取以下監控方法和預防措施:
要經常進行安全檢查,特別是氣瓶、氣罐貯存區域,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a.認真做好原料的采購和使用記錄,掌握庫存危險化學品種類、數量。
b.掌握所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應急處理方法。
c.嚴格檢查安全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監督員工是否按照危險化學品操作注意事項進行危險化學品操作。
d.危險化學品存放應符合毒害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
e. 禁止煙火,操作危險化學品禁止使用能產生火花的機械器具或工具。
2、預警行動
值班人員或工作人員發現危險化學品泄漏或有其他危險時,都要及時報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響應級別,根據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通知應急有關人員到位、開通信息與通信網絡、通知調配應急資源、成立現場指揮部等。
3.信息報告與處理
a、信息報告與通知
設立事故應急值班室,設立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5202590,保證24小時有人值班,隨時接收事故信息,并把事故信息及時間向有關人員或部門通報。
b.信息上報
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造成泄漏事故、火災爆炸事故、污染周圍環境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時,馬上向廊坊開發區安監局、公安局、技術監督局、環保局等有關部門報告,報告采用電話或傳真方式,報告中說明事故發生的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事故發生的地點、事故類型、事故危險程度、人員傷亡情況等。
c、外部通訊聯絡方式
內部應急救援人員之間采用固定電話或手機進行聯系,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不得隨意更換聯系方式。特殊情況下,聯系方式發生變更,必須在變更后12小時內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必須在24小時內向有關人員發布變更通知。
對外聯絡采用固定電話或手機進行,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安監局:6088190 公安局6089324 環保局 6078283 技術監督局6078137。
d.報警的形式與內容
采用電話報警方式,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別、人員傷亡、事態發展等情況。
e應急救援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應急響應
1、響應分級
a一級緊急情況:本公司不能控制事態發展,必須借助消防部門、環保部門、醫療部門、交通部門、技術監督部門等外部機構才能控制的各類事故。
b二級緊急情況:利用本公司所有部門和人員才能處理的各類事故。
c三級緊急情況:本公司一個部門或部分人員就可以處理的各類事故。
2.響應程序
接到事故報警后,對警情做出判斷,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響應關閉。應急響應級別確定后,按確定的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各種應急救援人員開始應急救援行動。本應急響應程序如下:
事故發生
接警
接警 警情判斷 信息反饋
響應級別
中心人員到位
信息網絡開通 應急啟動 人員救援
應急資源調配 工程搶險
現場指揮到位 警戒與交通管制
擴大應急 救援行動 醫療救護
申請增援 事態控制 人群疏散
申請增援 環境保護
申請增援 應急恢復 現場監測
申請增援 專家支持
申請增援 應急結束(關閉) 總結評審
3.處理措施
(1)泄漏事故應急措施
a.氣瓶泄漏的應急處理
1.撤離無關人員。
2.處理人員穿好防護用品,站在上風向,防止中毒和燒傷。
3.保持良好的通風。
4.無毒、不燃氣體泄漏,關閉瓶閥,若瓶閥關不死,將氣瓶移至安全處放空。
5.可燃氣體泄漏立即切斷一切明火,氣瓶撤出高溫區域,迅速關閉閥門,如瓶閥關不死通知主管部門處理。
6.有毒氣體泄漏,關閉瓶閥,若瓶閥關閉不死,根據毒物性質選擇針對性的處理。
b.氣體管道泄漏的緊急處理
1.撤離無關人員。
2.處理人員穿好防護用品,站在上風向,防止中毒和燒傷。
3.可燃氣體管道泄漏,立即切斷一切明火,保持良好的通風。以防止發生燃燒爆炸,逐漸關閉管道閥門以防止系統造成負壓而著火。
4.無毒不燃氣體管道泄漏時,保持良好的通風,迅速關閉管道閥門。
5.有毒不燃氣體管道泄漏,保持良好的通風,迅速關閉管道閥門。根據毒物性質選擇針對性的處理。
(2)火災事故現場處理措施
a.氣瓶著火的應急處理
1.迅速撤離無關人員。
2.處理人員穿好個人防護用品,站在上風向,防止燒傷中毒。
3.著火氣瓶澆水降溫,防止氣瓶溫度升高,發生爆炸。
4.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劑滅火后關閉閥門。
5.直接關閉閥門滅火。
6.如閥門不嚴,迅速將氣瓶移至安全處。使氣瓶內氣體燃盡。
b.氣體管道著火應急處理
1.撤離無關人員。
2.處理人員穿好防護用品,站在上風向,防止燒傷中毒。
3.將著火管道來向前的閥門關小,降低壓力,減小火勢。
4.再在近處管道吹除口通入氮氣,火熄滅后關閉閥門。
5.如管道近處無吹除口,無氮氣或不便時關小閥門。
c.氣體外泄引發火災的應急處理
1.撲滅初期火災,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前,馬上用滅火器滅火,迅速關閉現場氣體管道和氣瓶閥門。疏散易燃易爆物品,用各種消防器材撲滅和控制火勢。
2.搶救疏散被困人員,控制火勢的同時,迅速將被困和受傷人員疏散,轉移到安全地帶,原則向下向外疏散。用毛巾捂住口,低姿爬行,組織現場搶救,傷情嚴重的立即送醫院搶救。
3.為防止火勢危及周圍設施儀器,設備易燃物品等,必須對周圍設施采取保護措施,對火勢危及到的貴重儀器設備要盡量疏散隔離,對氣瓶馬上澆水降溫,以防止發生爆炸。
(3)火災事故現場處理措施
大多數火災都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因此初起火災的發現和撲救,意義重大。現場生產操作人員或安全檢查人員一旦發現火情,生產車間應立即停機,切斷事故電源,根據火勢大小采取果斷措施,同時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如果火勢不大,現場人員應使用就近的滅火器材及時撲滅;如果火勢擴大,應通知電工迅速切斷電源,并立即撥打消防報警電話119報警,由事故應急救援小組通知開發區消防部門及周圍單位,組織緊急撤離工作。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單位電話號碼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警,引領消防隊到著火地點。現場人員視情況組織撲救工作,為專業消防隊伍趕到現場撲救贏得時間。毒害性商品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發生火災后往往造成大量人員中毒傷亡,因此在撲救毒害品火災過程中一定要嚴密加強安全防護,消防人員必須配戴防護面具,防止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4)、爆炸事故現場處理措施
發生爆炸事故時,當班人員或現場人員應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可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或逆風脫離現場,脫離現場后可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醫療急救中心、消防隊等報警。
3、疏散現場處置措施
a.疏散、撤離組織負責人:事故發生后,現場當班負責人或到達現場的指揮人員作為疏散、撤離組織負責人,若指揮不在現場,安全管理人員作為疏散、撤離組織負責人。
b.撤離方式:事故現場人員向上風或側向風方向轉移,指定專門人員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取,并逐一清點人數。在疏散和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人員不要在低洼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與著火區。如有沒有及時撤離人員,應指派佩戴適宜防護裝備的搶險隊員兩人進入現場搜尋,并實施救助。
當事故威脅到周邊地區的群眾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部門或上級應急救援中心求援,由公安、民政部門、街道組織抽調力量負責組織實施。
c.撤離路線描述:依據可能發生事故的場所,設施及周圍情況、化學事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當時的風向等氣象情況確定撤離路線。
d.非事故原發點現場人員的緊急疏散:現場指揮人員,根據事故可能擴大的范圍和當時氣象條件,搶險進展情況及預計延展趨勢,綜合分析判斷,對可能涉及的生產裝置決定是否緊急停車和疏散人員,并向他們通報這一決定。防止引起恐慌或引發派生事故。
e.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的疏散: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危害特性和事故的涉及或影響范圍,由總指揮決定是否需要向周邊地區發布信息,并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如果政府部門決定對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進行疏散時,立即組織廣播車和專業人員協助公安及其他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員進行動員和疏導,使周邊區域的人員安全疏散。
4、應急結束
當事故現場事態被完全控制,現場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確信已消除著火或毒物擴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區內無毒害危險時,傷員撤離現場后,由事故現場指揮確定并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事故應急結束后,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指揮應把事故情況向開發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上報,報告中應說明事故發生的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事故發生的地點、事故的類型、事故的危險程度、人員傷亡情況等。應作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信息發布
對于毒害品泄漏造成的中毒事故、火災爆炸事故、污染周圍環境或地下水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或有一定社會影響的事故,事故信息應由事故現場指揮部及時準確地向新聞媒體通報。
后期處理
應急結束后,相關人員要做好污染物的處理、現場恢復、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等,及早開展正常的生產活動。
保障措施
1、通信與信息保障(略)
2、應急隊伍保障
成立了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內部救援的各項工作和對外的各項協調工作。在內部應急救援行動無法滿足應急救援要求時,及時請求消防、環保、醫療、交通、質檢、安監等政府部門及其他社會力量幫助救援。
3、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在廠區及生產車間設置消防器材、應急器材、醫療器材等,按要求為從業人員配置了勞動保護用品,必要時請求消防、環保、醫療、交通、質檢、安監等政府部門及其他社會力量提供物資幫助。
應急物資清單
序號 |
名稱 |
單位 |
數量 |
規格型號 |
位置 |
使用狀態 |
1 |
干粉滅火器 |
個 |
79 |
MFZL5 |
石英材料生產車間 |
良好 |
2 |
干粉滅火器 |
個 |
24 |
MFZL5 |
辦公樓 |
良好 |
3 |
干粉滅火器 |
個 |
6 |
MFZL5 |
招待所 |
良好 |
4 |
干粉滅火器 |
個 |
4 |
MFZL5 |
物流一樓倉庫 |
良好 |
5 |
二氧化碳滅火器 |
個 |
10 |
MT3 |
高壓配電室 |
良好 |
6 |
二氧化碳滅火器 |
個 |
16 |
MT3 |
石英制品生產車間 |
良好 |
7 |
地上消防栓(單槍單帶) |
個 |
9 |
|
辦公樓 |
良好 |
8 |
地上消防栓(單槍單帶) |
個 |
3 |
|
招待所 |
良好 |
9 |
地上消防栓(雙槍雙帶) |
個 |
12 |
下一篇:機械起重傷害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巍山| 白银市| 漯河市| 高安市| 开远市| 海原县| 天峨县| 科尔| 微博| 拜泉县| 洛宁县| 合江县| 龙门县| 登封市| 桂林市| 襄樊市| 泰和县| 土默特右旗| 玉环县| 伊春市| 张家口市| 富蕴县| 邻水| 齐河县| 辽阳县| 克拉玛依市| 石泉县| 始兴县| 河东区| 桑日县| 枝江市| 乡宁县| 萨嘎县| 墨竹工卡县| 阳曲县| 钟山县| 榆社县| 徐汇区| 武城县| 锡林浩特市| 尚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