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范圍:適用于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五工程公司河北大唐清苑熱電項目經理部所屬各單位高處作業安全預控和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
二、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
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5、《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
6、《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7、《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
8、遼寧省遼政辦發【2004】8號文《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遼寧省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
9、(集團)公司安質【2004】48號文《關于下發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事故/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及重要危險源的通知》
三、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過程(見(集團)公司安質【2004】48號文《關于下發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事故/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及重要危險源的通知》中附件一: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確定的高處作業墜落造成人員傷亡為重要危險源。
1、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高處墜落,發生的地點為項目部所屬各單位高處作業部位或過程。
2、可能影響范圍為施工作業場所,可能影響的人數為現場施工作業人員。
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數人傷亡,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四、預控措施
1、高處作業基本要求
、鸥魇┕り犿椖恐猩婕暗降乃懈咛幾鳂I的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列入本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并經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施工。
、聘咛幾鳂I必須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對各種用于高處作業的設施和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檢查確定完好后才能使用。
、谴钤O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如架子工、井字架工等,必須經專門培訓機構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并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扔鰫毫犹鞖獠坏眠M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
、捎糜诟咛幾鳂I的防護設施,不得擅自拆除,確因作業需要臨時拆除必須經指揮部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可靠的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
、矢咛幾鳂I的防護門設施在搭拆過程時應相應設置警戒區派人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
、烁咛幾鳂I人員的衣著要靈便,但決不可赤膊裸身,腳下要穿軟底防滑鞋,決不能穿拖鞋、硬底鞋和帶釘易滑的靴鞋。
⑻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應堆放平穩,不可置放在臨邊、洞口附近或妨礙通行和裝卸,對于有墜落可能的物料、工具,都應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⑼施工過程中若發現高處作業的安全設施有缺陷或隱患,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
、胃咛幾鳂I安全設施的主要受力桿件,力學計算按一般結構力學公式,強度及剛度計算不考慮塑性影響,構造上應符合現行的相應規范要求。
2、臨邊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
、旁O置防護欄桿:對于高度低于3.2米的基坑周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周邊,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等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要求:防護欄桿高度不低于1.2米,上、下橫桿間隔0.6米;欄桿柱間隔不應大于2米。
、萍茉O安全網:對高度超過3.2米(包括3.2米)的高處作業,必須架設立網全封閉,立網采用密目式安全網。
⑶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在平臺口應設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且用密目式安全網封閉。
3、洞口高處作業安全措施
、胚呴L為25~50cm的洞口,用堅實、防止挪動移木板蓋,并標識清楚。
、七呴L為50~150cm的洞口,四周設防護欄桿,用密目式安全網圍檔,必要時也可在底部橫桿下沿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200mm的踢腳板。
、嵌纯谶呴L大于150mm,除應根據⑵條設置防護外,同時洞口下張設安全網。
⑷電梯井的防護。應設置固定柵門,柵門的高度為175cm,門柵網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cm。同時電梯井內應每隔兩兩層設一道安全網。
4、攀登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
⑴使用梯子攀登作業時,梯腳底部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并采取加包扎、釘膠皮、錨固等防滑措施。梯子的種類和形式不同,其安全防護措施也不同。
①立梯:工作角度以70。~80。為宜,梯子上端應固定使用,踏板上下間距30cm為宜,不得有缺檔。
、谡厶荩荷喜繆A角以35。~45。為宜,鉸鏈須牢固,并有可靠的拉撐措施。③固定式直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不應大于50cm,支撐應采用金
屬不小于L70×6角鋼,埋設與焊接均必須牢固。梯子頂端的踏棍應與攀登的頂面齊平,并加設1~1.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以5m為宜,超過2m時宜加設護籠,超過8m時須設平臺。
、芴葑尤缧杞娱L使用,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1m外,強度不得低于單梯梁的強度。
、菀苿邮教葑樱簯船F行的國家標準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迫藛T應從規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非規定過道進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車臂架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卿撝惭b登高時,應使用鋼掛梯或設置在鋼柱上的爬梯。
、蠕摿喊惭b登高時,應視鋼梁高度,在兩端設置掛梯或搭設鋼管腳手架。梁面上需行走時,其一側的防護橫桿可用鋼索。
5、懸空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艖铱兆鳂I處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防護網、欄桿或其他安全設施。
、茟铱兆鳂I所用的索具、腳手板、吊籃、平臺等設備,均需檢查或技術鑒定后方可使用。
、菓铱瞻惭b大模板、吊裝第一塊預制構件、吊裝單獨的大中型預制構件時,必須站在操作平臺上操作,吊裝中的大模板和預制構件,嚴禁站人和行走。
⑷安裝管道時必須有已完結構或操作平臺為立足點,嚴禁在安裝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⑸綁扎鋼筋和安裝鋼筋骨架時,須搭設腳手架和馬道,必要時應搭設操作平臺和張掛安全網。
、驶炷翝补嚯x地2m以上的框架、過梁等結構時,應設操作平臺;澆筑拱形結構時,應自兩邊拱腳對稱地相向進行。
⑺進行各項窗口作業時,操作人員的重心應位于室內,不得在窗臺上站立,并系好安全帶。
6、操作平臺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乓苿邮讲僮髌脚_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①操作平臺由專業技術人員按規范設計,計算及圖紙應編入施工組織設計。
、诓僮髌脚_面積不應超過10m2,高度不應超過5m。同時必須進行穩定計算,并采取措施減少立柱的長細比。
、垩b設輪子的移動式操作平臺,連接應牢固可靠,立桿底端離地面<80mm。
④在移動時,平臺上的操作人員必須撤離,不準上面載人移動平臺。
、茟姨羰戒撈脚_作業安全措施
①懸挑式鋼平臺的結構構造應防止左右晃動,計算書及圖紙應編入施組。
②懸挑式鋼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結點必須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設置在腳手架等施工設施上。
、坌崩瓧U或鋼絲繩,構造上宜兩邊設置前后兩道,且每一道均應作單道受力計算。應設4只吊環(經驗算),吊環用甲類3號沸騰鋼,(不得使用螺紋鋼)。
④安裝時,鋼絲繩與建筑物(柱、梁)銳角利口處應加軟墊物。鋼平臺外口略高于內口,周邊設置固定的防護欄桿。
、蒌撈脚_搭設完畢后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掛牌方可使用,同時掛設限載重量牌。
7、交叉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庞捎谏戏绞┕た赡軌嬄湮锛蛱幱谄鹬貦C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在其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雙層防護棚。防護棚的寬度根據墜落半徑而定。
⑵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層次,應搭設雙層防護棚。
、侵、粉刷、砌墻等各工種進行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可采取時間交叉、位置交叉,如時間交叉、位置交叉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必須采取隔離封閉措施后,方可施工。
五、應急預案
1、指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董玉超
副組長:楊永明 張克利
組 員:高德卿 雷廣軍
曲振國 叢丕峰
竇 輝 李 成
2、指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圖
3、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及組織機構各部門職責
項目經理:在項目部應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負責,為應急救援總指揮。
項目部總工: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提供總體技術支持,負責組織制訂應急救援方案并指導和監督實施運行。
項目部副經理:負責現場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為救援現場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總調度;組織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
工程部長(施工技術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制訂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負責現場指導、監督方案的實施運行。
安質部長(安質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參與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編制并現場指導實施;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安全技術指導及保障工作。負責在事故發生后保護現場。
財務部長(財務部):負責確保提供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的資金支持。
機物部長(機物部):負責保證本部門對應急救援過程中所需物資、設備的供給、配備、維護和提供使用。
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做好內、外聯絡和溝通。
后勤部門負責人(保衛部門):負責維持應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參與人員疏散和警戒,為應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
計劃合同部長(計劃合同部):負責在事故發生后協助保護現場,對在事故救援過程中確需變動的,應積極做好現場記錄(照片、錄像或繪制草圖等)。
各施工隊:由各施工隊隊長負責,負責直接參與或配合地方專業搶險隊伍參與搶險救援。
4、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
當項目部所屬各單位在日常施工生產中遇到突發性高處作業墜落緊急安全事故(狀態)時,由項目經理下令啟動并運行本應急救援預案,全力確保國家、社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
5、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
⑴資金的配備
項目財務部必須保證10萬元的應急救援備用金,以備緊急事件發生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應急救援工作。
⑵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見下表)
、巧鐣Y源:在發生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將與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機構或部門請求支援,如請求火警119支援、請求醫院急救120支援、請求110支援等。
6、應急響應
、沤泳c通知
、俳泳航泳块T為項目部辦公室。接警人接到報警后,應詳細詢問以下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詳細地點、事故性質、事故原因初步判斷、簡要經過介紹、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現場事態控制及發展情況等,并做好記錄。接警電話:辦公室主任手機:15188693998。
、谕ㄖ航泳私拥綀缶,由辦公室主任向項目經理詳細報告,項目經理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及是否向有關應急機構、政府及上級部門發出應急救援申請。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應由項目辦公室通知應急組織機構中各部門負責人。
、茟蓖ㄓ嵚摻j系統
項目部應急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辦公室主任負責。應急救援聯絡途徑如下:
①對外應急求救
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
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
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
、陧椖繎本仍I導小組成員手機號碼:
項目經理手機: 15831433999 ;項目部總工手機:15188693968;
項目副經理手機:15133266999;工程部長手機:15176133999 ;
安質部長手機: 15130336063;財務部長手機: 15130336051;
機物部長手機:15188693997 ; 辦公室主任手機: 15188693998;
計劃部長手機: 15188693990;測量隊長手機: 15130336062;
后 勤 部:15188788724
⑶現場保護
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事件發生后,安質部門立即派人趕赴事故/事件現場,負責事故/事件現場保護,計劃合同部門協助開展收集證據工作。
因搶救人員、防止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事件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好標志、標記,并繪制現場簡圖,寫出書面材料,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⑷警報和緊急公告
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對周邊地區的公眾可能造成威脅時,應及時啟動警報系統,向周邊公眾發出警報,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質、對健康的影響、自我保護措施、注意事項等,以保證公眾能夠做出及時自我防護響應。項目經理決定是否啟動警報。警報和緊急公告由保衛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部門配合。警報方式采用擴音喇叭向周邊區發出警報。
⑸事態監測
發生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事件并啟動應急預案后,由安質部、技術質量部、保衛部門負責人各指定本部門1名人員組成事態監測小組,負責對事態的發展進行動態監測并做好過程記錄。監測的內容包括:事故影響邊界、氣象條件,對食物、飲用水、衛生及環境的污染,爆炸危險性、受損建筑物跨塌危險性等。
⑹警戒與治安
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邊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好現場治安秩序,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在安全事故救援過程中現場警戒與治安由保衛部門負責實施。
現場警戒措施包括: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警車鳴警燈和警笛,用擴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員負責阻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救援現場。
⑺人群疏散與安置
人群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擴大的關鍵措施,也是最徹底的應急響應。應根據事故的性質、控制程度等決定是否對人員進行疏散,人員疏散由項目經理下達疏散命令,由辦公室主任組織、保衛部門參與實施。應對被疏散的人群、數量,疏散區域、距離、路線、運輸工具等進行事先考慮和準備,應考慮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疏散問題。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條件。
、提t療與衛生
由當地醫療部門負責對在突發性高處墜落事故中受傷的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情嚴重的人員立刻轉送至工程所在地附近醫院或急救中心進行搶救,轉送過程中指派專人進行途中護理,急救車120急救車。在緊急轉送傷員時,救護車鳴警報笛。
、凸碴P系
突發性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應將有關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等及時向媒體和公眾進行統一發布,以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控制謠言,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發布事故相關信息由項目經理批準,由項目部辦公室發布,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及時消除傳言。
⑽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
應急救援過程中,應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指揮人員)的安全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監視。必要時,應有專業搶險人員參與指揮或作業。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由項目部安質部指派專人負責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進行過程監視,及時發現受傷人員并組織撤換搶救。
7、應急終止與現場恢復
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得以消除時,由項目經理下達終止應急令。終止應急令由安質部專人用擴音喇叭傳達至應急救援現場,終止應急救援。
當終止應急救援后,事故現場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隱患時(如可能存在不明火種、建筑物及救援臨時設施有可能傾覆等),現場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經技術部門技術鑒定確認無不明隱患后,告知保衛部門負責人,由保衛部門負責人下令解除現場警戒。
警戒解除后,由應急救援隊伍負責恢復現場。主要清理臨時設施、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恢復現場辦公生活基本功能等。由辦公室負責組織被疏散人員的回撤和安置。
8、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
應急預案的培訓由安質部組織實施。培訓時間間隔不應超過12個月。培訓對象應包括參與應急救援的指揮人員、救援隊伍人員、輔助等相關人員。培訓方式采用集中培訓,培訓地點為項目部會議室。
應急預案的演練主要采用桌面演練,即由項目部組織機構各部門負責人、各施工隊隊長、應急救援輔助及相關人員參加的,按照應急預案要求討論緊急情況時應采取行動的口頭演練活動。主要是鍛煉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應急組織相互協作和職責劃分的問題。本部分演練由項目安質部組織,間隔時間不應超過12個月,地點為項目部會議室。
另外,在組織桌面演練的同時,針對應急聯絡系統的功能進行功能演練(在允許條件下,可對外部救援資源如110、119、120的通訊系統功能一并進行演練),確認通訊系統的準確性、暢通性、及時性是否滿足應急的要求,即通訊系統的響應能力的檢測。本部分功能演練由項目辦公室主任在項目辦公室實施。
9、預案的評審與改進
根據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過程記錄,應對應急預案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審,對在培訓或演練過程中反映功能不足或效果不佳的局部或階段,應進行分析總結,確定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及時間的充分性。根據分析總結的結果對預案功能予以改進。預案的評審與改進由應急領導小組授權安質部組織,由應急組織機構各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隊伍和其他輔助等相關部門或人員參加。評審與改進的時間為預案培訓與演練結束后進行,地點在項目部會議室。
上一篇:火災爆炸應急準備和響應方案
下一篇:焦化廠事故停電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