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014-06-30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 地質災害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是一種土、石、水相混合的流動體,該流動體挾有的土石固體碎屑物含量在15%~80%,沖刷撞擊能力都大于山洪,危害巨大。

  容易產生山體滑坡的地帶也是山體崩塌的易發區。崩塌、滑坡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誘發、互相轉化,崩塌體擊落在老滑坡體或松散不穩定堆積體上部,在崩塌的重力沖擊下,可使老滑坡復活或產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動過程中若地形突然變陡,滑體就會由滑動轉為墜落,即滑坡轉化為崩塌。

  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在流通區和堆積區對所在地段的生產、辦公、生活場所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和影響。

  2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

  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依托政府、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加強聯動、快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泥石流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1)公司生產經營部負責在汛期對各項目部進行防汛安全檢查,制定防汛渡汛施工措施,并與省、市地震、水文、氣象等部門加強聯系與溝通,做好災害預報。

  2)公司技術中心負責對存在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隱患的項目部施工區進行排查,指導項目部制定防崩塌滑坡施工措施,項目部負責實施。

  3)項目部是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防治的主體責任單位,具體負責項目部險情監測的日常管理與監督檢查,并及時反饋信息。

  4)采用簡易觀測(日常巡回檢查)和儀器監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監測內容包括地形地貌監測、變形監測等。變形觀測主要是對邊坡在水平與垂向方向上變化速度與變化量方面的觀測。

  5)項目部成立日常巡查小組,每月負責對施工區、生活區邊坡進行巡視檢查。檢查小組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巡視檢查結束后要作好記錄。

  6)日常巡查重點觀察斜坡坡腳附近濕地是否增多且范圍擴大,坡腳附近土、石是否擠緊并出現大量膨脹裂縫,斜坡下部上拱、斜坡中部是否出現縱橫裂縫,斜坡上部是否出現弧形裂縫有下沉現象,斜坡上緣是否土石零星下落。

  4.2預警行動

  1)預警分級

  (1)Ⅳ級:提醒級,可能性小;

  (2)Ⅲ級:注意級,可能性較大;

  (3)Ⅱ級:預警級,可能性大;

  (4)Ⅰ級:警報級,可能性很大。

  2)預警發布程序

  (1)預報Ⅳ-Ⅲ級信息,經項目部安全部審查、安全總監簽批后,由項目部發布,并報公司安監部備案。

  (2)發布Ⅱ-Ⅰ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后,項目部安全部及時向項目經理報告,同時報告公司安全部。

  3)預警發布后的應對程序和措施

  (1)Ⅳ級預警發布后,項目部防汛值班人員到崗、到位,密切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雨情。隱患點有關情況至少24小時上報一次。

  (2)Ⅲ級預警發布后,項目部安全部主任、工程部主任和防汛值班人員到崗、到位,觀測班值班人員密切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雨情。實施不間斷監測,提醒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廠礦、學校、企事業單位做好避險準備。隱患點有關情況至少12小時報上級主管單位一次,同時報當地政府防汛辦。

  (3)Ⅱ級預警發布后,應急機構領導和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搶險隊伍到崗、到位,做好預案啟動準備,啟動臨時避讓方案,暫停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戶外作業,轉移危險地帶工作人員和居民。隱患點有關情況至少6小時報公司應急辦公室一次,同時報當地政府防汛辦。

  (4)Ⅰ級預警發布后,立即啟動預案,緊急疏散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員工和居民,封閉道路。各搶險隊伍到隱患點附近安全區域待命,準備搶險。隱患點有關情況至少2小時報公司應急辦公室一次,同時報當地政府防汛辦。

  5信息報告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必要時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機構尋求支援。

  2)現場報警方式

  報警主要采取移動電話、對講機、口頭等方式報警。當事人或知情人應首先向現場負責人報警,同時向周邊人員呼喊,請求支援;現場負責人接到報警必須組織人員開展施救工作。同時,向上一級報告。各班組、施工作業隊、工區、項目部職能部門、項目部、分局等負責人的電話號碼,定期在本單位內部發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參建人員。

  3)通訊、聯絡方式

  為保證通訊、聯絡暢通,各單位、部門等負責人電話必須保持24小時開通,隨時接收應急救援報告和發布相關信息,充分利用電話、對講機、網絡進行聯絡;有條件的單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應急車,在電話、對講機、網絡中斷的情況下,利用車輛進行內外、上下聯絡,確保信息暢通。

  4)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為了救援單位及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了解地質災害情況,及時開展救援,報警內容必須簡練、準確。

  5)向外求援方式

  在內部救援能力不足時,主要向鄰近請求協調其他單位救援。必要時,向社會救援組織發出應急救援信息,如120(醫療救護)、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1)地質災害分級

  (1)特大型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Ⅰ級):

  a、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地質災害險情為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

  b、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災情為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

  (2)大型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Ⅱ級)

  a、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潛在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大型地質災害險情。

  b、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為大型地質災害災情。

  (3)中型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Ⅲ級)

  a、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中型地質災害險情。

  b、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為中型地質災害災情。

  (4)小型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Ⅳ級)

  a、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人以下,或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小型地質災害險情。

  b、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為小型地質災害災情。

  6.2響應分級

  1)Ⅰ級應急響應

  發生Ⅰ級、Ⅱ級災害時,由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配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Ⅱ級應急響應

  發生Ⅲ級災害時,由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處理。

  3)Ⅲ級應急響應

  發生Ⅳ級災害時,發生單位(部門)啟動本單位(部門)現場應急處置方案處置。

  6.2響應程序

  1)Ⅰ級響應程序

  當地質災害達到Ⅰ級應急響應標準時,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同時按照如下內容響應:

  a、地質災害單位立即上報公司,公司接到報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應急預案,組成地質災害救援領導小組,就有關應急事項做出決策和部署。

  b、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c、按照應急報告程序及時向當地政府防汛辦、四川省安監局、股份公司等上級單位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并及時續報地質災害發展態勢。

  2)Ⅱ級應急響應

  當達到Ⅱ級應急響應標準時,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各救援小組成員到位,先期開展現場應急救援。

  b、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到位,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向現場應急指揮部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性意見。

  c、應急指揮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報告地質災害救援進展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

  3)Ⅲ級應急響應

  當地質災害達到Ⅲ級應急響應標準時,地質災害發生單位(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立即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立即向地質災害發生單位應急指揮機構報告,地質災害發生單位的應急指揮機構接到報告后,該機構成員必須立即到位。

  b、由地質災害發生單位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織研究制定決策救援方案,統一指揮和調配本單位(部門)一切有效資源進行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理;必要時請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門采取應急行動,防止地質災害的進一步擴大。

  c、應急辦公室進入預備狀態,做好如下應急準備:應急辦公室立即向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報告地質災害情況,應急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到位,并按照應急指令下達程序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意見;應急辦公室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6.3處置措施

  1)先期處置

  (1)對是否轉移人員和應采取的措施做出決策。

  (2)及時劃分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

  (3)加強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導致的二次人員傷亡。

  2)應急處置

  (1)工程項目部發生山體滑坡時,現場管理人員應組織班組長首先組織人員疏散,清點人員,確定有無人員失蹤、受傷。如有施工人員失蹤或被埋,在確保無二次坍塌的情況下立即組織開展有效挖掘工作。在第一時間向項目經理或現場負責人緊急報告,主要說明出事的地點、事故的大小、有無人員傷亡等。

  (2)項目經理或現場負責人得知情況后,應會同工地醫療人員乘專車火速趕往現場,指揮營救工作,并撥打當地120急救電話求救。項目經理在未到達現場之前,應授權給現場的施工負責人全權指揮救援,避免耽誤搶救時間。

  (3)在實施救援之前,現場施工負責人需保持頭腦冷靜,觀察邊坡土的穩定性情況,則首先要用挖機等機械排除松土后再實施救援,防止二次塌方引發的人員傷亡。并派專人時刻注意邊坡土的變化情況,發現變化,馬上向上一級負責人報告。

  (4)在場施救的過程中,當滑坡方量較小時,應采用人工清除渣土的方法,將被埋人員找到。在刨人時應一邊挖土一邊協同項目醫療人員進行搶救(如供氧、包扎),人員挖出后用擔架將受傷人員抬出。如滑坡方量較大,則用挖掘機將孔一側挖除,形成一定寬度的工作面,然后采用人工挖土,將被埋工人救出。挖掘應盡量采用人工挖掘,防止及機械對被埋人員造成傷害。人工挖掘應盡量避免使用尖銳性工具。當必須采用機械挖掘時,在估計距被埋人員3米時必須采用人工挖掘。對于大塊沉重物體,應合理組織搬運,尤其是壓在被埋人員身上的大塊物體,必須組織好足夠人力方可搬運,搬運前應明確分工,由專人負責將被埋人員移出。人員應分班組,按照工作面合理安排人力并及時輪換,保障搶救挖掘人員體力,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將被埋人員搶救出來。當地表有水時,應加強對地表水的引排,將水往反方向排放,防止地表水對塌方的沖刷。如果地下水較多,則采用相臨孔抽水降水辦法將地下水降低到孔底以下,防止塌方面積因地下水而加大,增加對被埋人員的壓力,并且形成流沙、淤泥導致被埋人員呼吸系統堵塞。

  (5)被埋人員被救出以后,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前由救助組對受傷人員進行簡單救助。要爭分奪秒搶救壓埋者,使頭部先露出,保證呼吸暢通,出來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在實施人工呼吸前,先要將傷員迅速地搬到附近較安全又通風的地方,再將傷員領口解開,腰帶放松,拖掉鞋子。口腔里若有塵土、血塊、痰液、假牙等,應完全吸出或取出。然后進行正規心肺復蘇;傷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帶,切記對壓傷進行熱敷或按摩。

  (6)在現場施救過程中,如發現這位傷員有骨折現象,則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在醫院救護車未來之前,利用現場的木板選配不少于4名身強力壯的救護組人員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將其抬至救護車到達的地帶。如該傷者傷口出血比較嚴重,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物覆蓋在傷口上,用繃帶較緊的包扎,以壓迫止血,或選則彈性好的、橡膠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其上臂1/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腿上2/3處,并每隔斷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如傷者劇烈痛疼難忍,即打開現場醫藥箱,讓其先服用止痛劑和鎮痛劑。對傷者救護時不要隨意移動或翻動其身體。

  (7)傷員在經過項目醫療人員簡單救護后,不管受傷輕重,均應用救護車或項目部車輛盡快送到最近醫院做進一步的救護與治療,聽從醫生意見是否進行留院觀察。

  (8)根據事故的性質、控制程度等決定是否對作業人員進行疏散,人員疏散由項目部行政第一責任人下達疏散命令,項目部各部門和下屬單位參與實施。應對被疏散的人群、數量,疏散區域、距離、路線、運輸工具等事先考慮和準備。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條件。

  (9)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好現場治安秩序,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現場警戒措施包括: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用擴音喇叭警告,警戒人員負責阻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救援現場。

  (10)突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發生并啟動應急預案后,由項目部質安部、工程部、測量隊負責人各指定本部門1名人員組成事態監測小組,負責對事態的發展進行動態監測并做好過程紀錄。緊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劃定危險區域,安排測量人員進行坡面位移變形觀測,并安排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做好監控工作。如坡面不能穩定,應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如用挖機進行重新刷坡、坡面支撐、在坡面或坡腳打長鋼板或木樁等措施,防止坡面破壞擴大。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各單位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為主,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的內部聯動機制,做到資源共享,動態管理。在應急狀態下,服從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的統一指揮、調配。管理責任人經常進行檢查,保證設備、設施完好有效,數量合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佛教| 铜鼓县| 开远市| 南通市| 邵东县| 托克托县| 芷江| 垦利县| 西丰县| 田林县| 章丘市| 马边| 津市市| 同仁县| 行唐县| 双峰县| 大连市| 宝鸡市| 博野县| 清河县| 登封市| 西乡县| 新蔡县| 邵武市| 明水县| 观塘区| 穆棱市| 紫阳县| 垣曲县| 翁源县| 宁都县| 永春县| 清涧县| 嵊泗县| 灵武市| 富阳市| 盐亭县| 洛扎县| 车险|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