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生產方針,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反映和協調水平,增強綜合處置重特大事件的能力,切實做好重大特大事故發生時的應急處理工作,預防和控制次生災害的發生,保障公司員工和公眾的生命安全,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和社會影響,根據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以下主要法律法規和相關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突發事件應對法》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2006年1月8日起施行;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xx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包括炸藥生產區、炸藥總倉庫區、白炭黑生產區)發生重大特大傷亡事故、重大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時的現場應急處置和救援活動。
1.4應急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整合資源,協同應對;依靠科技,提高素質。
2、應急預案體系及應急啟動條件
xxxx化工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包括公司總體應急預案和四個專項應急預案。
(1)發生公司級事件時間;
(2)公司兩大生產車間、相關職能部門請求時間。
3、基本情況
3.1 公司簡介:xx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防科工委定點生產民用爆破器材的股份制企業,位于晉、陜、蒙接壤處的河曲縣。公司始建于1956年,1986年開始生產工業炸藥系列產品,1997年開始生產白炭黑系列產品。現有固定資產總值2.5億元,注冊資本4500萬元人民幣,占地面積24.3萬平方米,建筑物總面積3.2萬平方米,總人數850人。公司主導產品是民用炸藥和,公司現有一條膨化炸藥生產線、一條銨油炸藥生產線、一條乳化炸藥生產線、一條粉狀乳化炸藥生產線。民用爆破器材生產企業憑照(憑照編號:MB106018)準許生產品種及核定生產能力:膨化炸藥10000噸/年、銨油炸藥6000噸 /年、乳化炸藥4000噸/年、粉狀乳化炸藥10000噸/年,目前正在新建一條12000噸/年乳化炸藥全自動生產線。白炭黑生產能力為15000噸 /年。
主要設備明細表見附件。
3.2 通訊地址:xx省河曲縣文筆鎮大茂口
郵 編:xxxxxxxx
電 話:xxxxxxxx
3.3 公司職工總數:850人
3.4 公司組織機構設置:
3.4.1 八部一室:安保部、供銷部、企管部、技術質量部、技術開發部、財務部、職教部、證券部、公司辦公室
3.4.2 生產車間:
①膨化銨油炸藥車間;
②銨油炸藥車間;
③乳化炸藥車間;
④粉狀乳化炸藥車間;
⑤白炭黑車間;
⑥泡花堿車間;
⑦煤氣車間;
4 危險性分析
4.1 本公司是一個以生產民用爆破器材為主的化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蝕和中毒等特性(各類危險物質物化特性詳見附件2),屬高風險行業。
4.1.1主要產品:膨化硝銨炸藥、銨油炸藥、乳化炸藥、粉狀乳化炸藥、白炭黑;
4.1.2主要原材料:硝酸銨、硫酸。
本公司產品及生產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在制造、貯存、運輸過程中,存在著重大火災、爆炸、燒傷、中毒事故等潛在風險。
4.2 膨化(含銨油)炸藥生產線可能發生火災、爆炸重點部位及原因:
A.輪碾混藥工序:操作失誤、碾溫失控、混入雜質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B.其它危險源部位因失控發生火災、爆炸。
4.3 乳化炸藥生產線可能發生火災、爆炸重點部位及原因:
A.水、油相溶解工序:機械故障、混入雜質、操作失誤、溫度壓力失控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B.乳化工序:機械故障、混入雜質、操作失誤、溫度壓力失控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C. 敏化工序:機械故障、混入雜質、操作失誤、溫度壓力失控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D. 其它危險源部位因失控發生火災、爆炸。
4.4 粉狀乳化炸藥生產線可能發生火災、爆炸,重點部位及原因:
A. 水、油相溶解工序:機械故障、混入雜質、操作失誤、溫度壓力失控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B.乳化工序:機械故障、混入雜質、操作失誤、溫度壓力失控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C. 干燥工序:機械故障、混入雜質、操作失誤、溫度壓力失控發生意外火災、爆炸;
D. 其它危險源部位因失控發生火災、爆炸。
4.5 硝酸銨貯存庫、炸藥總倉庫可能發生火災、爆炸原因:
因雷擊、失火危及硝酸銨貯存庫、炸藥總倉庫,如撲救不及時或失控,引發意外火災、爆炸。
4.6 炸藥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火災、爆炸原因:
A. 運輸車輛不符合規定或車輛出現故障;
B.車廂內危險品碼放不符合規定;
C.運輸過程中,駕駛員操作失誤、違章駕駛、疲勞駕駛、路況不良、車輛故障,引發意外火災、爆炸;
D. 外來明火或意外交通事故。
4.7 硫酸在裝卸、儲存過程可能發生泄露原因:
A 管道破損、閥門失靈;
B 儲罐破損或液面溢出。
4.8 煤氣發生泄露原因:管道破損、水封缺水。
4.9 蒸汽鍋爐爆炸、蒸汽壓力管道爆炸。
利用與系統危險性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危險的大小,三種因素是: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其公式是:D=LEC=3×6×40=720>320,屬于重大危險源。
5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確定
5.1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原則
按照《安全生產法》的定義,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品,且危險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在 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中,將重大危險源分為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和儲存場所重大危險源兩種,根據物質的不同性質,將危險品分為爆炸性物質、易燃物質、活性化學物質和有毒物質四大類型。標準根據國際重大危險源的規定,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定出了各危險物質的臨界量。
單元內存在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標準規定的臨界值,即為重大危險源。按照單元內物質種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A. 單元內存在的危險物質為單一品種時,則該單元內物質總量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值,則評定為重大危險源,
B. 單元內存在的危險物質為多品種時,則按式(1)計算,若滿足式(1),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q1/Q1+ q2/Q2+……+ qn/Qn≥1 (1)
式中:q1、q2、…… qn-----每種危險物質實際存在量,t。
Q1、Q2、……Qn-----各危險物質相對應的生產場所或貯存區的臨界量,t。
5.2 依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結合本公司生產、貯存民用爆破器材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危險性分析。確定本公司總倉庫區、硝酸銨貯存庫、膨化炸藥(含銨油)生產線、乳化炸藥生產線、粉狀乳化炸藥生產線、硫酸儲灌、煤氣發生站七個危險場所為重大危險單元(詳見附件 3)。
5.2.1 總庫區最大貯存量:工業炸藥800噸。
5.2.2 硝酸銨貯存庫最大貯存量:硝酸銨500噸(兩座)。
5.2.3 乳化炸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4000噸,正常當班人數92人,主要工序包括:硝酸銨粉碎、水相制備、油相制備、乳化、敏化、裝藥、包裝。
5.2.4 膨化炸藥(含銨油炸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16000噸,正常當班人數225人,主要工序包括:硝酸銨粉碎、硝酸銨膨化、輪碾混藥、篩涼藥、裝藥、包裝。
5.2.5 粉狀乳化炸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10000噸,正常當班人數70人,主要工序包括:硝酸銨粉碎、水相制備、油相制備、乳化、干燥、裝藥、包裝。
5.2.6 濃硫酸儲罐:四個50立方儲罐,兩個5立方中轉罐。正常儲存量約200噸左右。
5.2.7 煤氣發生站:3M-凸型爐一座,產氣量為1800立方/小時。
5.3 民爆炸藥制造、貯存、運輸預防火災、爆炸事故主要措施詳見(附件4)。
6 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
6.1 應急領導組及職責:
6.1.1 應急領導組:
組 長:張云升(董事長)
副組長:張乃蛇(總經理兼安委會主任)
鄔 卓(副總經理)
鄔慶文(副總經理)
任安增(副總經理)
樊高偉(安保部部長)
成 員:秦挨貴(炸藥車間主任)
趙貴存(工會主席)
白利軍(技質部部長)
鄔敦偉(技術開發部部長)
許新田(企管部部長)
樊尚斌(供銷部部長)
金富春(財務部部長)
6.1.2 應急領導組職責:
a)負責組織本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修訂;
b)負責應急救援預案實施和演練的組織領導;
c)負責組建應急搶險救護隊伍及應急資金和器材的配置;
d)組織對重大事故的調查分析、制定善后處理方案和編制上報材料;
e)檢查督促相關部門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準備的各項工作。
6.2 應急指揮中心及職責
6.2.1 應急指揮中心:
總 指 揮:張云升(指揮位置:應急指揮中心調度室)
(總指揮不在廠時,張乃蛇代行總指揮職權,若總經理也不在廠,則副總指揮按b c順序代行總指揮職權)
副總指揮:a)張乃蛇(總經理)
b)鄔 卓(副總經理)
c)鄔慶文(副總經理)
d)任安增(副總經理)
e)樊高偉(安保部部長)
f)白利軍(技術部部長)
g)趙貴存(工會主席)
h)許新田(企管部部長)
i)樊尚斌(供銷部部長)
事故現場總指揮:秦挨貴
應急指揮中心設在安保部(電話:廠內:8062,外線0350―7263954)
應急指揮中心主任:秦挨貴(電話:廠內:8029,外線0350―7263959)
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韓云峰(電話:廠內:8029,外線0350―7263959)
6.2.2 應急指揮中心職責
6.2.2.1 總指揮職責: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6.2.2.2 副總指揮職責:
a)張乃蛇(總經理):協助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b)鄔 卓(副總經理):協助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c)任安增(副總經理):負責事故現場交通管制、人員疏導、后勤保障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d)樊高偉(安保部部長):協助負責事故現場總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e)白利軍(技術部部長):負責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技術方面);
f)趙貴存(工會主席):負責事故現場應急救護、傷員轉送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g)許新田(企管部部長):負責應急通訊聯絡保障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h)樊尚斌(供銷部部長):`負責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物資保障、車輛運輸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6.2.2.3 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副主任職責:按總指揮指令負責應急搶險、救護的統一調度指揮和對市、縣消防隊、醫院、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單位的通訊聯絡工作。
6.2.2.4 應急指揮中心(調度室)調度員職責:按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副主任指令負責應急搶險及救護的統一調度工作。
6.3 應急搶險隊職責及分工
6.3.1 應急搶險隊人員組成(人員名單見附件8)
6.3.1.1 第一搶險隊(8人):由公司安保部、忻州市保安公司組成。
隊 長:秦 勇
副隊長:王暑斌 柳培林
6.3.1.2 第二搶險隊(80人):由炸藥車間骨干人員組成。
隊 長:秦挨貴
一分隊(23人):由膨化炸藥車間組成。
分隊長:賈瑞成 副分隊長:張順生、苗歡榮、劉小峰
二分隊(19人):由乳化炸藥車間組成。
分隊長:樊遠清 副分隊長:李瑞峰、石瑞林
三分隊(20人):由粉狀乳化炸藥車間組成。
分隊長:丁世文 副分隊長:王雪峰、鄔敦彗
四分隊(8人):由供銷部、保安公司、車隊組成。
分隊長:鄔瑞峰 副分隊長:秦 勇
五分隊(10人):由機械、動力部門人員組成。
分隊長:王智勇 副分隊長:李寶元、王峰
6.3.1.3 第三搶險隊(146人):由白炭黑車間骨干人員組成。
隊 長:鄔宇峰
一分隊(43人):由一、三車間組成。
分隊長: 雷宇春 副分隊長:王國峰 竇建偉 燕瑞國
二分隊(19人):由二車間組成。
分隊長:王勝飛 副分隊長:何愛軍 趙有煥
三分隊(50人):由泡花堿、煤氣車間組成。
分隊長:田瑞峰 副分隊長:鄔建文 鄔向榮 薛瑞華
四分隊(20人):由供銷部、保安公司、車隊組成。
分隊長:趙建明 副分隊長:王運兵 劉志忠 劉貴才
五分隊(14人):由機械、動力部門人員組成。
分隊長:王建偉 副分隊長:劉永清
(若遇緊急情況,分隊長不在廠時,各副分隊長代行分隊長職責)。
6.3.2 應急搶險隊職責
6.3.2.1 應急搶險隊隊長職責:事故發生時,服從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調度,執行現場總指揮命令,完成擔負的各項應急搶險任務。
6.3.2.2 應急搶險隊分隊長職責:執行應急搶險隊隊長命令,完成所擔負的搶險任務。
6.3.2.3 應急搶險隊隊員職責:事故發生時,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執行分隊長下達的應急搶險命令。
6.3.3 應急搶險隊分工
6.3.3.1 第一搶險隊:擔負爆炸事故現場的滅火、搶險及治安、交通、警戒、指導人員疏散等任務;
6.3.3.2 第二搶險隊一分隊、二分隊、三分隊:擔負爆炸事故現場的滅火、搶救傷員、搶險、危險品轉移、人員疏散等任務;
6.3.3.3 第二搶險隊四分隊:擔負應急人員、應急搶險救援物資的快速運送、危險品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