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化工廳(局、總公司)、部直屬化工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學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化工生產裝置大型化和操作控制自動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對改善化工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化工生產過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管理和操作失控,極易發生重大事故,甚至可能造成社會災害。為了保護企業、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證化工生產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根據《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勞部發〔1996〕423號文),決定在化工企業實施重大化學危險源控制管理。為此,我部擬定了“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提綱”(以下簡稱“編寫提綱”),現予頒發(見附件一),同時頒布“重大化學危險源名單(品名及儲量)(第一批)”(見附件二)。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凡生產、使用、儲存GB12268?0《危險貨物品名表》和GB13690?2《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標志》中所列化學物品的企業,都要依照部頒“編寫提綱”的要求,根據本廠實際,編制本單位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并以企業正式文件發布實施。已經編制過“預案”的企業,要進行修改補充,達到“編寫提綱”的要求。?
二、對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行分級管理。?
(一)各化工企業制訂的“預案”,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化工廳(局、總公司)統一備案管理。?
(二)與“重大化學危險源名單”相符的化學危險源所在企業的“預案”,在報地方化工廳(局、總公司)的同時,抄報化學工業部技術監督司,由部重點備案管理。?
(三)化工部直屬企業的“預案”報部技術監督司,同時抄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化工廳(局、總公司)。各企業上報的“預案”,一律以正式文件報送。?
三、各有關化工企業必須在1997年12月31日前完成本廠“預案”的編制任務。
在編制“預案“時,可根據需要增加內容,但不能刪減。企業“預案”的各項內容及工作必須落實到人。
四、各地化工廳(局、總公司)要加強領導,迅速將本通知轉發到有關化工企業,督促企業按期完成“預案”的編制任務,并經常檢查企業按“預案”組織的演練情況,幫助企業不斷完善“預案”的各項工作。?
附件:1?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提綱?
2?重大化學危險源名單(品名及儲量)(第一批)?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附件一: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提綱?
一、指導思想
為保證企業、社會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突發性重大化學事故發生,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根據各單位實際,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制訂企業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稱“預案”)。為便于各企業編制“預案”,化工部組織擬定了“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提綱”,供企業參考。?
二、基本內容
“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廠區的基本情況。包括:企業主要裝置的生產能力及產量;化學危險物品的品名及正常儲量;廠內職工三班的分布人數;廠區占地面積、周邊縱向、橫向距離;距廠圍墻外500米、1000米范圍內的居民(包括工礦企事業單位及人數);氣象狀況。
2.化學危險目標的數量及分布圖。?
3.指揮機構的設備和職責。?
4.裝備及通訊網絡和聯絡方式。?
5.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的任務和訓練。?
6.預防事故的措施。?
7.事故處置。?
8.工程搶險搶修。?
9.現場醫療救護。?
10.緊急安全疏散。?
11.社會支援等。?
三、指揮機構、職責及分工
1.指揮機構?
企業成立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廠長、有關副廠長及生產、安全、設備、保衛、衛生、環保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門兼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廠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廠長任總指揮,有關副廠長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可設在生產調度室。在編制“預案”時應明確若廠長和副廠長不在企業時,由安全部門或其他部門負責人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指揮機構職責?
指揮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指揮部:發生重大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指揮部成員:
安全科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保衛科長: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生產科長(或調度長):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設備(機動)科長: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
衛生科長(包括氣防站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總務科長: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供銷科長: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環保科長: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四、危險目標的確定及潛在危險性的評估
1.危險目標的確定。根據本單位生產、使用、貯存化學危險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確定應急救援危險目標,可按危險性的大小依次排為1號目標、2號目標、3號目標……等。?
2.潛在危險性的評估。對每個已確定的危險目標要做出潛在危險性的評估。 即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危害及范圍。預測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途徑,如誤操作、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物料不純、泄漏等。?
五、救援隊伍
企業根據實際需要,應建立各種不脫產的專業救援隊伍,包括搶險搶修隊、醫療救護隊、義務消防隊、通訊保障隊、治安隊等,救援隊伍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擔負企業各類重大化學事故的處置任務。企業的職工醫院應承擔中毒傷員的現場和院內搶救治療任務。
六、裝備和信號規定
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有效,事先必須配備裝備器材,并對信號做出規定。?
1.企業必須針對危險目標并根據需要,將搶險搶修、個體防護、醫療救援、通訊聯絡等裝備器材配備齊全。平時要專人維護、保管、檢驗,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保證能有效使用。?
2.信號規定。對各種通訊工具、警報及事故信號,平時必須做出明確規定;報警方法、聯絡號碼和信號使用規定要置于明顯位置,使每一位值班人員熟練掌握。?
七、制訂預防事故措施
對已確定的危險目標,根據其可能導致事故的途徑,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各種預防措施必須建立責任制,落實到部門(單位)和個人。同時還應制訂,一旦發生大量有害物料泄漏、著火等情況時,盡力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
八、事故處置
制訂重大化學事故的處置方案和處理程序。?
1.處置方案。根據危險目標模擬事故狀態,制定出各種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置方案,如大量毒氣泄漏、多人中毒、燃燒、爆炸 、停水、停電等,包括通訊聯絡、搶險搶救、醫療救護、傷員轉送、人員疏散、生產系統指揮、上報聯系、救援行動方案等。?
2.處理程序。指揮部應制訂事故處理程序圖,一旦發生重大化學事故時,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應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確規定。做到臨危不懼,正確指揮。重大事故發生時,各有關部門應立即處于緊急狀態,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根據對危險目標潛在危險的評估,按處置方案有條不紊地處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盡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九、緊急安全疏散
在發生重大化學事故,可能對廠區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企業在最高建筑物上應設立“風向標”。疏散的方向、距離和集中地點,必須根據不同事故,做出具體規定,總的原則是疏散安全點處于當時的上風向。對可能威脅到廠外居民(包括友鄰單位人員)安全時,指揮部應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十、工程搶險搶修
有效的工程搶險搶修是控制事故、消滅事故的關鍵。搶險人員應根據事先擬定的方案,在做好個體防護的基礎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時堵漏排險,消滅事故。
十一、現場醫療救護
及時有效的現場醫療救護是減少傷亡的重要一環。
1.車間應建立搶救小組,每個職工都應學會心肺復蘇術。一旦發生事故出現傷員,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發生化學灼傷,要立即在現場用清水進行足夠時間的沖洗。?
2.對發生中毒的病人,應在注射特效解毒劑或進行必要的醫學處理后才能根據中毒和受傷程度轉送各類醫院。?
3.在醫院和廠內衛生所搶救室應有搶救程序圖,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應熟練掌握每一步搶救措施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十二、社會支援
企業一旦發生重大化學事故,本單位搶險搶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指揮部必須立即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必要時請救社會力量援助。社會援助隊伍進入廠區時,指揮部應責成專人聯絡、引導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項。?
十三、訓練和演習
要加強對各救援隊伍的培訓。指揮領導小組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把指揮機構和各救援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搶救隊伍。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十四、有關規定
為了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效地進行處理,必須制訂好“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全廠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還應建立以下相應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夜間由行政值班和生產調度負責,遇有問題及時處理。?
2.檢查制度。每月由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例會制度。每季度由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織召開一次指揮組成員和各救援隊伍負責人會議,檢查上季度工作,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附件二:重大化學危險源名單(品名及儲量)? (第一批)
一、液氨:單臺儲罐儲量在20噸及以上;或總儲量在100噸及以上。?
二、液氯:單臺儲罐儲量在10噸及以上;或總儲量在50噸及以上。?
三、液態硫化氫:單臺儲罐儲量在5.0噸及以上。?
四、液態光氣:單臺儲罐(或系統)儲量在1.0噸及以上。?
五、砷化氫:單臺儲罐儲量在1.0噸及以上。?
六、液態二氧化硫:單臺儲罐儲量在2.0噸及以上。?
七、原油:單臺儲罐儲量在1000噸及以上。?
八、石油化工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單臺儲罐儲量在100噸及以上。
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廠)
一、基本情況
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新中國第一個最大的化肥基地。化肥廠1951年籌建,1954年破土動工,1957年正式投產。后經兩期擴建,填平補齊和引進新項目,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以生產化肥為主、25種系列產品的大型綜合化工企業。
工廠占地總面積262.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5萬平方米(不包括三十萬噸乙烯配套項目)。廠區東鄰吉舒鐵路,西接松花江,南靠江北機械廠,北是吉林市郊區農田和山丘。化肥廠位于北緯43°50′,東經126°30′;處吉林市龍潭區西北部,居松花江第一臺地。
吉林市為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其所屬,廠區主要風向從西南向東北,最大風速為19米/秒,平均最大風速為18.3米/秒;最高氣壓762.8毫米汞柱,最低氣壓734.28毫米汞柱;最高氣溫36.6℃,最低氣溫零下40.2℃,平均氣溫4.4℃。冬季寒冷,天氣晴朗;夏季炎熱,雨量充沛;春季較短,多風少雨;秋季天高氣爽,溫度適宜。
廠區地形較為平坦,海撥高度186至189米。全廠共有18個生產車間,8個輔助車間及管理處室。現有職工7000余人,其中化工有二千余人,“三八”倒班,每班六百余人。
本廠是一個以生產化肥為主的大型化工企業,工藝流程復雜,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生產過程連續性的特點。主要產品有合成氨、硝銨、尿素、濃硝、辛醇、甲醇等二十五種。?
上述物質在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存在著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窒息等嚴重事故的潛在危險。本廠化學事故的可能性尤以NH^3(氣、液)貯存量最大而最危險。
本廠上級吉化公司建有工企專職消防隊。駐本廠有吉林市消防中隊,有消防車×輛,專職消防隊員××人。
本廠設有氣體防護站,救護車×臺,專職防護員××人,司機×人,器材維修工×人,防護站長×人。
本廠有防化民兵連應急分隊××人,廠前有吉化職工醫院駐廠衛生所,有醫護人員30人。?全廠職工基本熟知防護常識。
二、化學危險目標的確定及分布
根據本廠生產、使用、貯存化學危險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化學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3個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1號目標:合成車間671工號九臺臥式液氨貯槽。9×70m^3=630m^3
2號目標:合成車間671工號室外西北角兩個液氨球罐。2×120m^3=240m^3
3號目標:合成車間二臺氨氣柜一大一小,大氣柜已報廢,小氣柜1×2400m^3=2400m^3。
目標分布見附圖(略)。
NH^3(氣、液)發生事故部位、級別、可能波及的范圍?
目 標 毒物名稱 級別 波及范圍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1號目標 NH^3(液) Ⅳ 廠區 周邊界區
2號目標 NH^3(液) Ⅳ 廠區 周邊界區
3號目標 NH^3(氣) Ⅳ 廠區 周邊界區
三、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組成、職責和分工
1.指揮機構(見附表,附表略)?
工廠成立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廠長、有關副廠長及生產、安全、設備、保衛、衛生、環保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安全防火處),日常工作由安全防火處兼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即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廠長任總指揮,有關副廠長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室。
注:若廠長和副廠長不在工廠時,由總調度長和安全防火處處長為臨時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職責
指揮領導小組:
①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
②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③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指揮部:?
①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②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③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④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指揮部成員:?
安全處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公安處長: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生產處長(或總調度長):①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②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③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④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設備處長: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
衛生所所長(包括氣體防護站站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行政處長: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供銷處長(包括車管站站長):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四、救援專業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工廠各職能部門和全體職工都負有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各救援專業隊伍,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廠各類化學事故的救援及處置。救援專業隊伍的組成見《廠化學事故救援專業隊編成表》(略),其任務分工如下:?
1.通信聯絡隊:由公安處、安全處、生產處、調度室組成,每處出×人,共×人。?
負責人:公安處處長。擔負各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聯系通信任務。?
2.治安隊:由公安處負責組成,共×××人。?
負責人:公安處處長。擔負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指導群眾疏散。。?
3.防化連應急分隊:由武裝部負責組成,共××人。?
負責人:武裝部部長。擔負查明毒物性質,提出補救措施,搶救傷員,指導群眾疏散。?
4.消防隊:駐廠消防隊××人。公司消防隊、市消防隊。?
負責人:安全防火處處長。擔負滅火、洗消和搶救傷員任務。?
5.搶險搶修隊:由機械設備處、動力處、機修車間和電修車間組成,共××人。包括:鉚管工、電(氣)焊、電工、起重、鉗工等。?
負責人:機械設備處處長和動力處處長。擔負搶險搶修指揮協調。?
6.醫療救護隊:由駐廠衛生所和氣體防護站組成,共××人。?
負責人:安全防火處副處長、氣防站站長、衛生所所長。擔負搶救受傷、中毒人員。?
7.物資供應隊:供銷處、行政處組成,共××人。?
負責人:兩處處長。擔負傷員生活必需品和搶救物資的供應任務。?
8.運輸隊:由車管站組成,共××人。?
負責人:站長。擔負物資的運輸任務。?
五、NH^3(氣、液)化學事故的處置
我廠生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NH^3(氣、液)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如前所述的1?號目標,其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范圍也不一樣。事故起因也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物料不純等原因。
NH^3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由安全報警系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
NH^3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氨氣柜的大量泄漏而發生重大事故,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雖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
毒物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范圍:無風向××m左右,順風向波及××m。當發生NH^3泄漏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
1.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廠調度室、消防隊報警,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2.調度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車間,要求查明NH?3外泄部位(裝置)和原因,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指揮部成員及消防隊和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3.指揮部成員通知所在處室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上級公安、勞動、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
4.發生事故的車間,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或倒槽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措施。?
5.消防隊到達事故現場后,消防人員配戴好空氣面具,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速度將中毒者脫離現場,嚴重者盡快送醫院搶救。?
6.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隊立即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請求支援。?
7.生產處、安全處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發生事故的單位,在查明NH?3泄漏部位和范圍后視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若需緊急停車則按緊急停車程序通過三級調度網,即廠調度員棗車間值班長棗班長迅速執行。?
8.治安隊到達現場后,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如當NH?3擴散危及到廠內外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廠區外過往行人在區、市指揮部指揮協調下,向上側風方向的安全地帶疏散。?
9.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與消防隊配合,應立即救護傷員和中毒人員,對中毒人員應根據中毒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傷員進行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10.生產技術處到達事故現場后,查明NH?3濃度和擴散情況,根據當時風向、風速,判斷擴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對泄漏下風擴散區域進行監測,確定結果,監測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必要時根據指揮部決定通知擴散區域內的群眾撤離或指導采取簡易有效的保護措施。?
11.搶險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
12.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二個專門工作小組:?
①在生產副廠長指揮下,組成由安全、保衛、生產、技術、環保、設備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②在設備副廠長指揮下,組成由設備、動力、機修、電修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夜間發生事故,由廠總值班及調度室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置和落實搶修任務。?
六、信號規定
廠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絡。
廠報警電話:×××?
消防隊(駐廠):×××?
市消防:119?
調度室:×××?
氣體防護站:×××?
危險調度室設有對講機××部。?
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救護車鳴燈。?
七、有關規定和要求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洗消、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3.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
4.對全廠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化救常識教育。
5.建立完善各項制度:?
①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工廠和各處室、車間均晝夜值班)。?
②氣體防護站24小時值班制,每班×人;救護車內配備器材:“ASI\|30”自動蘇生器×臺;擔架×具、防毒衣×件、醫務箱×個、防爆電筒×個、“AHG\|Z”型氧氣呼吸器×部。?
防護站接到事故報警后,立即全副著裝出動急救車到達毒區,按調度指揮實施搶救等項工作。
③檢查制度,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
④例會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隊負責人會議(即“兩創”競賽小組成員),研究應急救援工作。?
⑤總結評比工作,與安全生產工作同檢查、同講評、同表彰獎勵。?
附: 1. NH^3的一般常識;?
2.本廠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序列圖;
3.本廠危險目標圖及救援路線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