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淺談液氯泄漏事故的處置

2010-08-2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摘 要 液氯發生泄漏事故影響城市安全,社會危害極大。企業和政府快速而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關鍵。在處置事故時既要有效地控制事故,又要避免應急人員遭遇不必要的傷亡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

    關鍵詞 泄漏事故 應急救援 緊急疏散處置

    1.引言

    任何事物中都潛伏著危險因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都有發生事故的可能,尤其是劇毒化學品氯氣,一旦發生泄漏,并以毒氣霧狀向大氣擴散或引發爆炸的連鎖事故,極易發生群死群傷的慘劇。此類事故影響城市安全,社會危害極大。因此當事先防范措施未能避免重大事故突然發生時,企業和政府快速而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關鍵。在處置事故時遵循“疏散救人、劃定區域、有序處置、確保安全”的基本原則,遵循科學規律,既要有效地控制事故,又要避免應急人員遭遇不必要的傷亡。

    2、液氯的危害性和泄漏類型

    2.1液氯的主要危害特性

    2.1.1理化特性

    氯氣屬于劇毒氣體,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助燃氣體,相對密度(空氣=1)為2.48;相對密度(水=1)為1.47;熔點:—101℃;沸點:—34.5℃;液氯平均比熱:0.98kJ/kg•℃。有腐蝕性,易溶于水、堿液;泄漏時主要集中在地面,會形成有毒蒸氣隨風向沿地面擴散,會在低洼處或密閉空間內聚集。

    2.1.2火災爆炸性

    氯氣可助燃?扇嘉锬茉诼葰庵腥紵。易燃氣體和金屬粉未等也能與氯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1.3人體毒害性

    液氯一旦因各種原因泄漏,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為氯氣。氯氣會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霧滴,刺激人體黏膜。另外氯氣本身屬于劇毒氣體,我國標準規定空氣中氯氣含量不得超過1mg/m3,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0.09%(1200mg/m3)時,人吸入5~10分鐘即致死;氯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00425%(55mg/m3)時,吸入30~60分鐘即致死;氯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00175%(22mg/m3)時,吸入30~60分鐘即致重傷,在極高濃度下會產生“電擊樣”死亡。眼睛和皮膚接觸液氯或高濃度氯氣,在暴露部位可有灼傷或急性皮炎。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可引起職業性痤瘡及牙齒酸蝕癥。

    2.1.4對環境及植物的危害性

    氯氣對環境有嚴重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的污染,對魚類和動物也應給予特別注意,高濃度時對人畜有損害。

    3、液氯泄漏類型

    泄漏類型分為連續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間泄漏(大量泄漏),前者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閥門損壞、單個包裝的單處泄漏,特點是連續釋放但流速不變,使連續少量泄漏形成有毒氣體呈扇形向下風擴散;后者是指化學容器爆炸解體瞬間、大包裝容器的泄漏、許多小包裝的多處泄漏,使大量泄漏物形成一定高度的毒氣云團呈扇形向下風擴散。

    4、液氯泄漏事故的安全防護

    4.1氣象和地形條件

    風向決定毒氣云團的擴散方向,風速決定毒氣云團的下風向的擴散范圍,氣壓和地形影響毒氣對人的危害程度,如果空氣流動性小、溫度大,毒氣在低洼處停留不易擴散,對人和環境有極大的危害。

    4.2初始隔離和下風向防護區域參考距離

    氯氣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員的中毒和死亡,波及泄漏區域或周邊地區。一般在小泄漏狀態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離距離為30m,下風向撤離范圍白天為0.3km,夜間為1.1km。在大量泄漏狀態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離距離為275m,下風向撤離范圍白天為2.7km,夜間為6.8km。

    污染范圍不明時先按上述方法確定距離,然后分段測試氯氣濃度再調整距離。

    5、液氯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置程序

    液氯泄漏的特點是發生突然、擴散迅速、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因此液氯泄漏時要遵循快速應戰、緊急疏散、處置泄漏、清理現場的順序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置。

    5.1快速應戰

    針對液氯的泄漏類型,企業和政府快速而有效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是應急處置的關鍵環節,企業和政府兩級“應急救援預案”中的每一個部門都必須在統一領導下協同作戰。

    5.1.1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

    液氯鋼瓶破裂、爆炸時;氯氣管道大量泄漏且一時無法保證關閉閥門時;氯氣大量泄漏并處于失控狀態或者有跡象表明事態趨向失控時均立即啟動企業應急預案。由企業內指揮部門調集人力物力,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同時向上級部門及周邊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相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5.1.2政府“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

    由政府應急救援指揮部門下達命令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各責任部門立即從上風口或側風口接近現場,進入臨戰狀態,要做到調度快、到達現場快、準備工作快、疏散人員快、正確采取措施果斷處置。

    5.1.3危險區域的隔離

    5.1.3.1危險區域的劃定

    事故發生后,氯氣在風的作用下,會呈∠60°左右的夾角擴散,在擴散的過程中由于空氣的補充,濃度會逐漸降低。當濃度對人體產生重大傷害(重傷或致死半徑)時的區域即為事故危險區域,在該區域內非事故救援人員不得停留。在高濃度時某些防毒面具可能失效,防護時間會大大縮短。

    5.1.3.2事故現場隔離區域的劃定

    由于在危險區域之外危險物質仍然有一定的濃度,長期逗留也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因此,當濃度對人體產生輕度傷害(輕傷)時的區域即為事故現場隔離區域,在該區域內所有人員不得長時間停留。

    5.1.3.3事故現場隔離方法

    由穿戴有效防護用品的消防隊員用紅色標示帶將危險區域標示,禁止任何非事故救援人員的進入。同時用黃黑標示帶將隔離區域標示,由公安部門負責警戒,嚴禁未穿戴有效防護用品的非救援人員長期逗留。

    5.1.3.4交通疏導

    當事故狀態嚴重,影響范圍擴大,需要對周圍交通道路進行限制時,由政府應急救援指揮部門下達命令,交警對需隔離道路進行管制。

    5.2緊急疏散

    5.2.1疏散命令的下達

    當液氯泄漏事故發生時,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確認事故對人員安全構成威脅程度,由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通過電話、廣播、移動喇叭等通訊方式發布疏散令。疏散令內容包括:疏散原因、有害物質性質、應急方法、緊急救治方法、疏散區域、正確的疏散風向、影響時間及其他注意事項。當事故后果可能威脅到周邊地區人員安全時,由政府應急救援指揮部門組織人員疏散。

    5.2.2疏散中的注意事項

    液氯泄漏事故發生后要遵循“先救人、后堵漏、再滅火”的原則。消防隊到達事故現場展開撲救行動的同時應搜索事故現場,查明有無中毒、受傷或受困人員,應當由兩名消防員同時搜救被困人員,攜帶一套防護面具供傷員使用,視人員傷情采取肩背、手抬或擔架方式,以最快速度幫助其脫離現場,轉移到上風向或側風向的列污染地區,不要做劇烈運動,盡快送醫院治療;對呼吸困難的中毒人員應立即吸氧并送醫院治療;對于輕危和波及區人員要由專人引導疏散,朝上風向或側風向轉移,千萬不要順風跑,不要在低洼處停留。

    5.2.3現場救護、救治

    5.2.3.1受傷人員由消防員或其他應急救援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后由醫療救護隊負責現場診斷、救護,確定受傷等級,重癥病人優先救護。

    5.2.3.2將受傷人員緊急撤離污染區。立即脫去受污染的衣服,用肥皂和清水反復沖洗皮膚。當吸入時,如受傷者仍清醒,可將其移至安靜的地方躺下,上半身抬高,解開衣服,尤其要解開領口和皮帶,蓋上毯子。如果受傷者昏迷但有呼吸,則除了上述措施外,還需使其吸入低壓氧,直至送達醫院。如受傷者停止呼吸,則應迅速將其抬出放在地上,如有可能,則放在地毯上,解開領口和褲帶,立即開始做人工呼吸。

    5.2.3.3對于眼部灼傷的處理,首先用3%碳酸氫鈉沖洗雙眼,結膜囊應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同時口服維生素B、C等,以利角膜上皮修復。

    5.2.3.4對液氯致皮膚灼傷患者,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后采用暴露療法,并加強支持治療及全身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決不要試圖用其他化學物質來中和氯。

    5.2.3.5醫療救護隊確定搶救技術及器材的救護能力,對診斷出中毒狀況超出現場救護能力的受傷人員,應立即由車隊轉送附近有能力救治的醫院,不得耽誤,派專人途中監護。

    5.3處置泄漏

    5.3.1氯氣的一般泄漏事故

    氯氣的一般泄漏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引起,由安全報警系統、操作人員巡檢等及早發現,現場人員應作如下操作:

    a)必須嚴格執行相應的作業指導書,及時關停相關設備或堵漏,立即用氯氣捕消器進行處理;

    b)撤離無關人員,搶救中毒傷員,搶修、救護人員必須佩帶有效防護面具;

    c)搶修過程中應利用現場的通風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等,降低氯氣污染程度。

    5.3.2液氯鋼瓶泄漏

    液氯鋼瓶泄漏時應采取的措施:

    a)轉動液氯鋼瓶,使泄漏部位處于氯的氣態空間;

    b)瓶閥泄漏時,小心擰緊六角螺帽;瓶體焊縫泄漏時,應用抱箍襯橡膠墊片堵漏,并盡快將液氯使用處理完畢;

    c)易熔塞處泄漏時,應用竹簽、木塞、專用夾具做堵漏處理;

    d)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噴水;

    e)在運輸途中鋼瓶泄漏而無法處理時,應將車輛開到無人的偏僻處,降低危害。

    5.3.3液氯管道、貯槽泄漏

    液氯管道、貯槽等泄漏時一般情況比較嚴重,現場人員應及時戴好防護面具,按操作規程盡可能地進行關閥、堵漏等初步應急處理,并報警。若泄漏部位不能控制的,應向公司報告,同時視泄漏的程度,人員開始疏散至安全區域,等待救援。

    5.3.4重大液氯泄漏事故

    重大泄漏事故可因設備事故、貯槽或鋼瓶的泄漏引起,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雖能及早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此時啟動氯氣泄漏應急救援預案并采取如下措施:

    5.3.4.1事故最早發現者應在第一時間內向公司負責人報告。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如關閉總閥、總電源等。在不同情況下,報警和應急處理先后順序可適當調整。

    5.3.4.2公司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查明泄漏部位及泄漏狀況,下達應急處理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指揮部”成員和各救援隊伍到位。

    5.3.4.3發生事故的部門,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地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氣源或倒槽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以自救為主。

    5.3.4.4義務消防隊接警穿戴好防護裝備后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5.3.4.5義務消防隊到達事故現場后,佩戴好防毒面具,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或受困人員,以最快速度幫助其脫離現場。同時其他消防員接通水帶進行噴淋稀釋和吸收,也可用氯氣捕消器進行捕消。嚴禁直接對準正在泄漏的鋼瓶或管道、貯槽上噴水,不得用干粉和二氧化碳等滅火器。

    5.3.4.6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針對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的評價結論作出相應的應急救援決定,在查明泄漏部位和影響范圍后視能否控制狀態,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若需緊急停車則按緊急停車程序執行。如果事故狀態嚴重或擴大時,應請求外部支援,并說明可能的后果及影響范圍。

    5.3.4.7根據液氯的泄漏情況由政府應急指揮部門啟動政府級“應急救援預案”,在查明氯氣泄漏濃度和擴散的情況下,根據當時風向、風速,判斷擴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對泄漏下風向的擴散區域進行監測,監測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必要時根據指揮部的決定,通知擴散區域內的人員撤離或指導采取簡易有效的保護措施。

    5.3.4.8若泄漏液氯已擴散形成毒氣云團,為確保緊急疏散人員的時間,消防車從上風方向噴霧水流對泄漏出的有毒氣體進行稀釋或改變有毒蒸氣云的流向、擴散速度。

    5.3.4.9當發生大量泄漏并在泄漏處燃燒,如果確認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需冷卻著火容器,控制著火范圍,一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同時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泄漏處火焰變亮、容器尖叫、晃動等先兆時,及時下達撤退命令。所有現場近距人員均應立即撤離至安全區域,必要時可以拋棄重裝備,如消防車、氯氣捕消器等。

    5.3.4.10監測人員在進入現場前必須穿戴好有效防護裝備,由安全區域慢慢接近事故區域,監測到事故隔離區濃度與危險區域濃度時示意消防員進行標示。若監測區域有害物質濃度有變化時,則相隔30分鐘再次進行監測。檢測人員進入現場進行檢測時勿遠離、偏離其他救援人員的視線。

    5.3.4.11企業常備搶修器材及防護用品見下表

    表1常備搶修器材表

序號

器材名稱

常備數量

1

易熔塞

2-3

2

六角螺帽

2-3

3

專用扳手

1

4

活動扳手

1

5

手錘

1

6

鋼絲鉗

1

7

竹簽、木塞、鉛塞

5個,φ6

8

鐵絲

20m

9

鐵箍

2

10

橡膠墊

2

11

密封用帶

1

12

10%氨水

200ml

    表2常備防護用品表

序號

 

種 類

常用數

備用數

1

防毒面罩

防毒面具

與作業人數相同

10個操作工備3

 

防毒口罩

2

隔離式防毒面具

送風隔離式面具

與從事緊急作業人數相同

隔離式氧氣面具

3

防護服

橡膠或乙烯材料

與作業人數相同

4

防護手套

 

 

5

防護靴

 

 

備注

    5.4清理現場

    氯氣發生泄漏后,可能仍有大量的殘余物會對人員安全、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因此必須在事故結束后對現場殘留物進行洗消和清除,洗消作業以不導致二次事故或二次污染為原則。

    6、結束語

    液氯泄漏事故應急救援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企業和政府對待事故必須“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遵循“疏散救人、劃定區域、有序處置、確保安全”的戰術原則,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以及應急救援程序。但愿本人的淺見能對液氯泄漏事故的應急救援起到一定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金川县| 武川县| 察隅县| 新闻| 奉节县| 兴城市| 江口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宁县| 同心县| 新巴尔虎左旗| 荥经县| 承德市| 和龙市| 巫山县| 瓮安县| 峨眉山市| 翼城县| 黑河市| 江永县| 独山县| 新津县| 隆安县| 揭东县| 贡嘎县| 嘉黎县| 绥江县| 阳东县| 平和县| 台州市| 敦化市| 准格尔旗| 连城县| 霍林郭勒市| 普陀区| 绥化市| 绥德县| 保山市| 尤溪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