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在日常生產過程中使用著各種機械設備,可以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有力地促進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增長。在生產安全事故中,機械設備對人體傷害的事故占據很大的比例,是建筑行業的“四大傷害”之一。它常常給建筑施工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施工已向著大型化、高層化、現代化、快速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建筑機械的大量采用,機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傷害事故數量增大,尤其是重大事故在增大。
2、建筑機械傷害的類型
根據安全工程的原理,建筑機械傷可按以下兩種方工進行分類;
(1)按綜合考慮起因物、致害物和傷害方式,可分為以下三類:
a. 高空墜落,包括高空墜物砸傷和人員高空墜地傷亡。這類事故傷亡大,損失嚴重。主要有起重設備鋼絲繩斷裂、塔式起重機或物料提升機倒塌、吊籃墜落等重大事故。
b. 機械運動部件傷害。各種施工機械的運動部件都可以構成對人體的傷害,如運動中的皮帶輪、飛輪、開式齒輪,鋼筋切斷機刀片、攪拌機等。
c. 其他因建筑機械產生的巨大噪聲、振動、灰塵等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有攪拌機、空氣壓縮機、打樁機等的噪聲、振動傷害。
(2)單按起因物進行分類,可分為以下四類:
起重機械傷害;攪拌機機械傷害;施工車輛機械傷害;其他機械傷害。
在所有的機械傷害事故中,起重機械所造成的傷害最為嚴重,因此,應特別加強對起重機械的管理。
4、機械傷害應急措施
4.1 應急措施
a. 首先由第一發現人一邊呼救,并立即向施工現場應急反應小組組長匯報事故, (如遇組長不在時,依次順延至) ,由組長現場統一指揮并立即拔打電話120 急救。同時,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匯報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
b. 現場指揮負責安排疏散現場無關人員。
c. 現場指揮負責組織人員對淹埋人員進行施救, 救出后迅速將其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區。
4.2、處理程序:
(1) 緊急救護方案
1)阻斷危險物源,防止二次事故發生;
2)保持通訊暢通,隨時掌握險性動態。
(2) 緊急逃生方案(指:發生無法控制的險情時)
1)應向危險地帶的反方向地帶逃生;
2)當發生自然災害時,應視災害的大小程度,根據不同的災害采取相應的逃生方法。
(3)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醫療
1)昏迷急救措施
a)針對病因治療;
b)支持療法,即維護呼吸道通暢,糾正酸堿失衡,維持血循系統正常;
c)蘇醒劑的應用;
d)根據病情,必要時轉就近醫院診治。
(2)休克急救措施
a)平臥稍抬高下肢,給予吸氧、保暖;
b)針對病因治療;
c)支持療法
d)根據病情及時轉院。
(4) 當聽到呼救時,最先到達事故地點的人員,首先將其受傷人員脫離危險源(區) ;
(5) 人員發生皮外受傷時,由應急小組的第一名成員立刻利用急救藥品對傷員傷口進行消毒、上藥、包扎等緊急處理;
(6) 人員發生骨折、昏迷等重傷事故時:由應急小組的第二、三名成員對傷員進行現場緊急救護,并負責抬擔架將傷員送上施工現場值班車,并通知就近醫院進行救護準備,值班車駕駛員負責將傷員運送。
(7) 現場應急小組針對現場傷亡實際情況,必要時組織救護組、物質保護組、疏散組人員,迅速的到達事故現場以便實施搶險救災。
(8) 人員發生死亡事故時:由現場應急小組成員的第四名負責保護好事故現場,其他人員負責相關人員的疏散、物質的保障等項工作。現場應急小組組長應立即向分公司應急領導小組上報事故情況,并由分公司通知上級有關單位、部門進行現場勘查處理。
4.3、應急物質
手提電話 3 部
急救藥箱一個(含急救藥品)
值班車一臺
擔架一付(包含簡易擔架)
4.4、應急計劃
a. 項目的應急預案,根據施工項目的實際情況于開工前對項目組人員進行應急預案的培訓及演練;也可配合施工總包單位進行演練。
b. 應急預案的演練組織由應急小組領導負責;
c. 應急小組的成員均應參加應急預案的培訓;
d. 保持培訓和演練的記錄;
e. 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價,并根據演練過程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
f. 公司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對修訂后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還應重新試驗上述程序。
4.5、關閉與恢復
當機械傷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現場指揮組織應急小組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檢查,確認有無二次事故發生的可能,危險是否得到了解除,傷員是否得到妥善安排;當確定本次事故得到有效處理后關閉此預案。同時,應急領導小組組長負責組織項目相關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清理和恢復,盡快的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中。事故處理完畢后,由應急小組副組長、現場指揮及時寫出事故報告;并由組長組織召開事故原因分析會,查找事故原因,教育項目全體員工從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杜絕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