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消息,從基層一線到工會驛站,從工廠車間到新業態領域,職工在哪里,工會宣講培訓就走到哪里……近日,記者從某縣供電公司不斷創新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工會教育陣地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培訓+服務”模式為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貢獻力量。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堅實支撐。加快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對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工作,并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政策,各地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不斷健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進入“快車道”。
針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制定相應的宣講計劃、不斷創新宣講方式,努力在讓職工群眾喜歡聽、聽得懂、感興趣上下功夫。同時,還圍繞產業發展、提升職工技能等要求,按需“送菜”,并在專業和課程設計上做了諸多探索和嘗試,推出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形勢與政策、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等專業和課程,實現專業技能培訓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進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培養,使之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成為一項新課題。
培養高技能人才,激發創新潛力,就要抓好“培訓+服務”,讓更多勞動者頭腦有新知識、手中有硬技能。當前關鍵要不斷推進“培訓+服務”精準化,以更好滿足各單位對精細化、個性化、探究性的人才需求,使更多勞動者擁有能夠創新的專長技術。要讓每個勞動者都能擁有適合自己的技能“長板”,打好專長牌,使自己的才能在“專業競跑”中得到充分挖掘和施展。
培養創新技能人才,就要抓好“培訓+服務”,努力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要關心創新型勞動者的急難愁盼,設身處地為他們安心生活、事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降低他們的創新成本,增強他們甘坐“冷板凳”、敢闖“無人區”的定力和底氣。另一方面,努力營造技能人才成才成長環境,積極搭建科教對接、產教對接、校企對接的綜合性協同創新平臺,深化科教協同、產教融合,讓創新型人才心無旁騖投身創新創業大潮。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于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總結過去成功經驗和做法,繼續做好“培訓+服務”這篇大文章,打造高素質勞動者大軍,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更多動能。(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