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是國家級重點科研院所,是交通部直屬水運工程科學研究中心。在2000年國家科研院所轉制改革中,被國家科技部批準保留事業單位性質。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前身是天津港回淤研究站(1957年)、西南水利水運科學研究所(1965年)于1974年5月合并而成。現有職工382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8人,專業技術、管理人員295人,具有科研、生產高級職稱114人,占科研、生產人員的38.6%。我所占地2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達1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9686 萬元。擁有各種大型試驗廳14座,試驗室數十座。試驗廳(室)內配備有各種試驗用大、中型現代化儀器設備,如環型水槽、大型不規則造波機、模型流速、水位、流向自動采集處理系統、船模測試系統等國內先進儀器設備。 所圖書館藏書五萬余卷冊,定期出版學術刊物《水道港口》和《交通環保》。建立了單位局域網并與交通部信息網、萬方數據網、國際互聯網等進行了寬帶聯網,具有廣泛的信息獲取能力,近期開通了辦公自動化OA系統,初步實現了無紙化辦公。1999年2月通過英國勞氏質量認證公司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我所具有中國工程咨詢協會頒發的工程咨詢甲級資質,國家環保局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證書等資質。設有港口航道泥沙、波浪及水工建筑物、港工結構、環境評價與治理等交通部重點研究專業。運用原體觀測、物理模型、數學模型、復合模型、衛星遙感、電子遙控自航船摸、動態仿真技術等手段,從事海岸河口、港口航道、環境保護、港工結構、通航水力學、水利樞紐、海上建筑物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及水運工程建設項目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工作。
自建所以來,我所先后承擔了國家和交通部系統數百項攻關及水運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的科研與工程咨詢服務項目,為工程的科學決策、方案優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州壩工程中航運和泥沙關鍵技術研究、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整治技術研究、深水樞紐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工程研究;天津、上海、廣州、秦皇島、深圳等全國主要港口新建和擴建工程的技術服務;長江、湘江、珠江、漢江、松花江及黃河、海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以及其它水運工程建設項目等。僅“八五”、“九五”期間完成工程咨詢項目近千余項,獲國家、省部級各種獎項數十項。先后承擔了國家和交通部行業規程和規范的編制,如《港口工程技術規范》、《內河通航標準》、《船閘設計規范》、《內河航道與港口水流、泥沙模擬技術規范》、《海岸與河口潮流泥沙模擬技術規范》、《通航水力學模擬技術規范》及《港口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等水運工程建設行業規程、規范的編制、修訂。同時在海洋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如洋山港區潮流泥沙模擬試驗研究,連云港核電站排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試驗,天津港深水航道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等項目,為交通水運行業的科技進步作出巨大貢獻。 我所十分重視科技產業的發展,扶持組建了多個經濟實體,有的已成為我所支柱性產業。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是我所下設的具有獨立企業法人的經濟實體,擁有全國甲級測繪、甲級工程勘察、甲級海域使用測量、乙級工程設計等資質。測繪業除大地控制、地形、地籍等陸地測量及內河、近海的水深、水文、波浪等水上測量外,還包括海洋管線的鋪設及導航定位、 海域使用測量、管線探測等;同時從事水運工程設計和環保設計等。我所下屬單位-天津天科工程監理咨詢事務所于1994年8月經交通部批準成立,成立九年來,監理隊伍不斷壯大,業務水平穩步提高,監理資質已連續兩次升級,現已具有在全國范圍內承擔大、中、小型水運工程及其輔助和配套項目的工程監理甲級資格。于1997年組建成立的水運工程試驗檢測中心,具有交通部甲級水運工程試驗檢測資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港口工程新結構開發研究、港工規范的有關試驗研究、老碼頭結構及工程的檢測評估等工作。在天津、營口、丹東、秦皇島、青島、連云港、上海、汕頭、深圳、湛江、北海、青海等地均承擔過水運工程的試驗檢測項目,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信譽和能力得到本行業的認可。
我所十分重視國內與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荷蘭、日本、德國、挪威、俄羅斯等國家的有關科研機構進行科技交流。我所與長沙交通學院合作成立了研究生院,進行碩士生的培養工作,與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高等院校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正以嶄新的姿態服務于國內及世界大市場,以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為水運工程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北京市安全生產委員會
下一篇:民航安全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