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是1985年經原兵器部及教育部批準建立的,并于當年招收本科生;1986年獲“兵器安全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1991年建設了“爆炸災害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獲“兵器安全技術”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承擔了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爆炸與安全技術”的建設任務;1999年安全工程專業獲準設置“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學術崗位;2003年獲“安全技術及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并取得了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資格。1998年起每兩年主辦一次“安全科學與技術國際研討會”,先后承辦了6次“爆炸與安全”國內學術會議,并與國內外相關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關系,在爆炸安全學科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該學科負責人為白春華教授(爆炸災害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科帶頭人為徐更光院士、馮長根教授、馮順山教授、汪佩蘭教授。教研人員3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4人(其中博士后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機電與建筑專業組組長1人。
爆炸安全學科主要研究方向:(1)燃燒爆炸機理與預防技術;(2)危險物質安全性及探測技術;(3)系統安全評價與檢測技術;(4)爆炸破壞機理與防護技術。其中,在燃燒、爆炸安全技術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近五年該學科先后參加了“重大工業火災、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分析模擬技術”等“九五”國家攻關課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究項目3項,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973)1項,國防應用基礎研究10項,近5年總研究經費達1834萬元。該學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級獎6項,發明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37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25篇,出版了“爆炸與點火的熱理論”(英文版)等專著、教材6部,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
目前該學科已形成具有1個博士點、2個碩士點、1個本科專業的培養模式,先后編寫了《防火防爆工程》、《人機安全工程》、《安全檢測技術》、《火工與煙火技術》、《火化工安全工程學》、《氣體與粉塵爆炸原理》等專著或教材,開設了系統安全工程、防火防爆技術等本科生課程,計算燃燒學、爆炸安全技術理論、安全工程、爆炸與點火熱理論等碩士生課程及安全系統理論、武器安全工程專論等博士生課程。現已培養本科生400余名,碩士生100余名,博士生50余名。畢業人員主要分配在兵器行業各工廠、研究所從事安全工程的技術、管理工作,部分優秀人員已成為部級安全監察員,是兵器工業安全戰線上的一支生力軍。
該專業以“爆炸災害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實驗基地,實驗室在世界銀行貸款和“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支持下,在爆炸安全領域已具有先進的實驗條件,是我國爆炸與安全科學技術領域內惟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現有面積2000m2,儀器設備330臺(件),價值1250余萬元。主要儀器設備有按ISO標準建立1m3爆炸罐,粉塵爆炸特性測試系統,可燃氣體爆炸過程測試系統,10m3爆炸罐,爆炸波、沖擊波測試系統、靜電感度儀、ARC絕熱量熱儀、高速攝影儀、粒度分析儀、高速運動分析系統、高速碰撞加載實驗系統、瞬態信號存儲記錄儀、脈沖X光攝影機和各種爆炸評估仿真軟件等。實驗室對外開放,定期對外發布開放課題基金指南,主要資助對本學科領域發展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課題,現已先后立項10項,有中國礦業大學、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所等單位訪問學者在本實驗室進行研究。
本科生、碩士、博士生近5年招生情況(見下表)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本科生 |
34 |
25 |
30 |
25 |
30 |
碩士生 |
12 |
13 |
15 |
16 |
18 |
博士生 |
8 |
10 |
10 |
11 |
12 |
上一篇:溫馨家園 人才搖籃——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簡介
下一篇:安全機構建設淺議